时间: 2025-04-27 12: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6:40
作者:闻人符 〔宋代〕
清晓捲书坐,开帘揖远峰。
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
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
清晨,我在书房里卷起书本,拉开窗帘,向远处的山峰致意。
细腻的云朵在这里停留,带来了滋润,春天的雨水沐浴着大地的容颜。
世间的情味本就淡薄,到了晚年,诗人的忧愁却愈发浓烈。
看着这美丽的溪山,似乎还不够,我又听到了傍晚楼阁的钟声。
“清晓”与“开帘”描绘的是清晨的宁静与明亮。“腻云留宿润”可联系到古代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珍惜。
作者介绍: 闻人符,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常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的清晨,诗人或许正处于对于人生的思考阶段,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愁苦之间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复杂情感的交织。前两句描绘了清晨的书房,诗人卷书坐卧,拉开窗帘,远望青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享受宁静的时光。接下来的“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则通过细腻的云彩和滋润的春雨,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强调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然而,诗人在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内心却涌起了淡淡的忧愁。“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诗人感叹世间的情趣逐渐淡薄,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愁苦却愈加浓烈。最后一句“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又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钟声将他从美好的景色中唤回现实,增添了一份惆怅。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描绘自然的景象?
A. 腻云留宿润
B. 世味生来薄
C. 还听暮楼钟
“诗愁晚更浓”中的“诗愁”指的是什么?
A. 高兴的情绪
B. 对生活的忧虑
C. 对自然的热爱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A. 鸟鸣
B. 暮楼钟
C. 风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与《题清习阁》的清晨描绘,两者均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晓》更多地侧重于沉醉于春日的宁静,而《题清习阁》则在美景之中流露出诗人的忧愁,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