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清习阁》

时间: 2025-05-02 06:48:01

诗句

清晓卷书会,开帘揖远峰。

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

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8:01

原文展示:

题清习阁
闻人符 〔宋代〕
清晓卷书会,开帘揖远峰。
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来薄,诗愁晚更浓。
溪山看未足,还听暮楼钟。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我在书房里读书,打开窗帘,恭敬地向远处的山峰致意。
云雾细腻,夜间的雨水滋润了大地,春天的容颜更加美丽。
世间的味道本就淡薄,而诗人的忧愁却在晚年愈发浓厚。
看山川的美景似乎还不够,我还想倾听暮色中的楼钟声。

注释:

  • 卷书:把书卷起,指专心读书。
  • :作揖,表示敬意。
  • 腻云:细腻的云,形容云的柔和。
  • 膏雨:滋润的雨。
  • 世味:世间的滋味,指生活的体验。
  • 诗愁:对诗的忧愁,指因诗而生的忧虑或感伤。
  • 溪山:溪流与山峦,常用以描绘自然风光。
  • 楼钟:楼阁中悬挂的钟,指钟声的回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感受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感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闻人符,字君衡,号清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描绘山水、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在清习阁的某个清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题清习阁》展现了诗人对清晨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书房,清晨的书卷与远方的山峰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腻云”和“膏雨”的描写,将春天的生机与润泽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诗人感叹世味的淡薄,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尤其是在晚年,诗愁更是愈加浓烈,显示出一种对人生的沉重理解。结尾处,诗人虽已看尽山川美景,却仍渴望倾听暮楼的钟声,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晓卷书会”:清晨时分,我在这里读书。
    • “开帘揖远峰”:打开窗帘,向远处的山峰致意。
    • “腻云留宿润”:细腻的云彩留宿,滋润了大地。
    • “膏雨沐春容”:丰润的雨水浸润了春天的容颜。
    • “世味生来薄”:世间的滋味本就淡薄。
    • “诗愁晚更浓”:诗人的忧愁在晚年愈发浓厚。
    • “溪山看未足”:看着山川的美景似乎还不够。
    • “还听暮楼钟”:我还想倾听暮色中的钟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腻云留宿润,膏雨沐春容”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内心忧愁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性理解。

意象分析:

  • 书房:代表着知识与内心的宁静。
  • 山峰:象征着远大理想与追求。
  • 腻云与膏雨:象征着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活力。
  • 诗愁:象征着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腻云”指的是: A. 粗糙的云
    B. 细腻的云
    C. 黑暗的云
    D. 干燥的云

  2. 诗人对“世味”的感受是: A. 丰富
    B. 淡薄
    C. 苦涩
    D. 酸甜

  3. 诗中提到的“暮楼钟”是指: A. 早晨的钟声
    B. 晚上的钟声
    C. 中午的钟声
    D. 清晨的钟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宁静。

诗词对比

  • 闻人符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但闻人符更侧重于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 赠子直花下(令狐绹字子直) 过郑广文旧居 霜月 寄令狐学士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晓坐 到秋 嘲樱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窥间伺隙 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远山长 俯拾皆是 止字旁的字 银婚 月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时禁 食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烽火连年 半产 文丝不动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伴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