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梵刹晨钟》

时间: 2025-05-07 06:12:52

诗句

古刹逼云端,疏钟彻林早。

缓步到禅栖,落花僧未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2:52

原文展示:

古刹逼云端,疏钟彻林早。
缓步到禅栖,落花僧未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高耸入云,清晨的钟声在林间悠扬响起。我缓缓走向禅堂,看到落花满地,僧人还未打扫。

注释: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靠近,逼近。
  • 疏钟:稀疏的钟声,指钟声清脆而悠远。
  • :透彻,清晰。
  • 林早:清晨在林间。
  • 禅栖:禅宗的居所或修行之地。
  • 未扫:还没有打扫,指落花未被清理。

典故解析:

在中国文化中,古刹常常与宁静、修行联系在一起。钟声不仅是寺庙的标志,也是晨起的号角,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和内心的宁静。落花则常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邦瑊,明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其诗歌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黎邦瑊游览某座古寺时,受到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梵刹晨钟》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诗中描绘的古刹高耸入云,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作者通过“疏钟彻林早”这一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安详,钟声在林间回荡,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也唤醒了修行者的内心。在“缓步到禅栖”的过程中,诗人以慢步的方式,表现出他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沉思,仿佛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

“落花僧未扫”一句则带有淡淡的忧伤,落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僧未扫”则暗示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内心修行的追求。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刹逼云端:描绘古老寺庙的雄伟,暗示其历史悠久,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境界。
  • 疏钟彻林早:清晨的钟声穿透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 缓步到禅栖:诗人慢慢走向禅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 落花僧未扫:落花满地,僧人尚未清扫,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沉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与云端相提并论,表现其高远。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寺庙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古刹: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觉醒。
  • 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含人生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古刹”指的是: A. 一座现代建筑
    B. 一座古老的寺庙
    C. 一座学校
    D. 一座宫殿

  2. “缓步到禅栖”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急匆匆
    B. 悠闲自得
    C. 不屑一顾
    D. 焦虑不安

  3. “落花僧未扫”中的“僧”指的是: A. 学生
    B. 僧侣
    C. 普通人
    D. 老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对比《梵刹晨钟》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多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黎邦瑊则更强调了禅意与内心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情感基调有细微的差别。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夫人挽诗 解官到郡诸丈置酒岳阳楼招炎为客邓巴陵索诗 脚婆 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 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 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 将使有诗许移厨双溪次其韵 将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笋次韵二绝 江夏道中值雪 鉴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束身就缚 鼓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包含荑的词语有哪些 骑牛觅牛 螳臂自雄 食字旁的字 收因结果 涂改 祖宗成法 无字旁的字 铁树开花 好情 画开头的成语 包含数的成语 包含杯的成语 楙楙 亲者痛,仇者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