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庆登桥》

时间: 2025-07-27 16:44:23

诗句

一水流南抱县行,一桥在上压溪横。

傍阑多少人观政,要与桥平水与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44:23

原文展示

一水流南抱县行,一桥在上压溪横。
傍阑多少人观政,要与桥平水与清。

白话文翻译

一条水流向南,环绕着县城流淌,一座桥横跨在溪水之上。
在桥边的栏杆旁,有许多人在观看政务,想要与桥平行的水面保持清澈。

注释

  1. 一水:一条河流。
  2. 流南:流向南方。
  3. 抱县行:水流环绕着县城行走。
  4. 一桥:一座桥。
  5. 压溪横:桥横跨在溪水之上。
  6. 傍阑:在栏杆旁边。
  7. 多少人观政:有很多人在观看政务。
  8. 要与桥平水与清:希望水面能与桥齐平且清澈。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观政”二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的关注,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民众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风景与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某地时写就,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政治生活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的“一水流南抱县行”展现了水的柔美和流动感,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紧接着“一桥在上压溪横”,桥的坚固与水的柔软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傍阑多少人观政,要与桥平水与清”则引入了人们的政治生活,表现出对政务清明的渴望,反映了宋代人对政治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期盼。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人文关怀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一水流南抱县行:描绘了县城被水环绕的景象,水流向南,展现了自然的美。
    • 一桥在上压溪横:桥的存在强调了人类在自然中的构建,形成了对比。
    • 傍阑多少人观政:旁边的栏杆旁有很多人在观看,说明了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注。
    • 要与桥平水与清:希望水面清澈,与桥平行,象征着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生命的流动,表达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流南”与“压溪”,形成了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流动与自然的柔美。
  • :象征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构建。
  • :代表着社会的关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流方向是哪个方向?
    A. 北
    B. 南
    C. 东
    D. 西

  2. 诗中提到的桥压在什么上面?
    A. 山
    B. 河
    C. 溪
    D. 湖

  3. 诗中“观政”指的是什么?
    A. 观赏风景
    B. 观看政务
    C. 观察天气
    D. 观看比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心。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庆登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水与桥的意象,后者则通过高楼展现远望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虞美人十首 其七 与凝香共贺仙子新婚 虞美人 辛丑立秋日闻梅畹华兰芳逝世北京,赋此志哀 虞美人 白洋纱梅花帐 虞美人二首 其二 虞美人 其一 案《西陵词选》题作「客思」。 虞美人 其一 题二十四番花信风笺纸 虞美人 赋莉远游长儿子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二 虞美人 对面山脚桃花开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麟凤一毛 三撇旁的字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累诫不戒 情尘 鬼字旁的字 孤撮 而字旁的字 还乡昼锦 鹵字旁的字 包含兔的词语有哪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灵丹 诱夺 不咱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