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

时间: 2025-04-30 13:22:54

诗句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2:54

原文展示: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特别喜欢菊花,却与菊花有着深厚的缘分。
菊花在寒冷的季节绽放,花朵的颜色在泥土中显现。
虽然味道微苦,却能延年益寿;晚秋时节的香气更显得高洁。
而那些世俗的人们,却只为桃李的繁华而忙碌。

注释:

  • 爱菊:喜爱菊花。
  • 寒前后著花:指菊花在寒冷的季节开花。
  • 微苦:微微带苦的味道。
  • 长寿:延年益寿。
  • 晚香擅清德:晚秋的菊花香气高洁。
  • 滔滔彼世人:指那些世俗的人们。
  • 桃李:常用来指代繁华美丽的花卉,象征世俗的功名利禄。

典故解析: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盛开,寓意着不畏艰难。诗中提到的“桃李”则常用于比喻名利和世俗繁华。这里对比菊花和桃李,突出菊花的清雅与世俗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其诗多关注自然和人性,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菊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冷淡态度。菊花在当时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正值社会纷繁杂乱之时,诗人通过菊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道出一种奇妙的缘分,虽不特别喜爱,却在心灵深处与之相连。接下来“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描绘了菊花在寒冷季节绽放的图景,突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美。菊花微苦的味道与长寿的象征相结合,表现了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最后一句“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暗示人们为了荣华富贵而忙碌,而忽略了更为高尚、清雅的精神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对比手法,突显菊花的高洁与世俗的浮华,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共鸣,虽未主动追求,但与菊花有着天然的联系。
  2.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描绘了菊花在寒冷季节绽放的情景,强调其生命力。
  3.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通过描述菊花的苦味与香气,表现其内涵与价值。
  4.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批评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强调菊花所蕴含的清高与超脱。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菊花与桃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而桃李则象征世俗的名利。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倡导一种追求内在精神价值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桃李:代表世俗的繁华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中提到的花卉是什么?

    • A. 桃花
    • B. 菊花
    • C. 李花
  2.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冷淡
    • C. 忽视
  3. “微苦养长寿”中的“微苦”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的味道
    • B. 生活的艰辛
    • C. 人生的苦涩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比较陈著的《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和李白的《秋夕》,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清雅与世俗的对比,后者则强调了秋夜的孤寂与美丽。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对宋代诗人和作品的介绍。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病后涉园 宿鹤岩二绝 其二 无题 幽趣十二首 其九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五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浦江道中 戏简文浩然诗成不往也 无夜二绝 道中四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字头的字 生字旁的字 陪宴 车烦马毙 象觚 耂字旁的字 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投石拔距 自立门户 晩光 体大思精 舌字旁的字 沟中之瘠 寸字旁的字 护照 串案 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