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奉答君实问惮》

时间: 2025-07-28 15:47:21

诗句

仲尼称无我,老氏贵不仁。

存心一邻虚,去道万由旬。

入俗权立圣,达空安取真。

摩诘非有法,还公本来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47:21

原文展示:

仲尼称无我,老氏贵不仁。
存心一邻虚,去道万由旬。
入俗权立圣,达空安取真。
摩诘非有法,还公本来人。

白话文翻译:

孔子称无我,老子崇尚无为而治。
心存一片空虚,去追求道理却有万千的障碍。
进入世俗权力去立身为圣,达到空灵的境界又如何能获取真实?
摩诘(王维)并不执著于法则,回归本性才是真正的人。

注释:

  • 仲尼:孔子的别名,强调其思想。
  • 老氏:指老子,代表道家思想。
  • 存心:保持内心的状态。
  • 万由旬:形容距离或障碍,意指许多的障碍。
  • 入俗:指进入世俗的事务。
  • 摩诘:王维的字,代表其诗风。
  • :指教条或规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彬,号志道,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常以道家思想为底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哲学讨论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对儒道思想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教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韩维对儒道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开篇以“仲尼称无我,老氏贵不仁”对比了孔子的仁义与老子的无为,暗示了两种哲学的根本差异。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无我”与“无为”的向往,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虚心与放下。而后面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世俗权力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名利的障碍,抒发了对纯粹真理的渴望。最后的“摩诘非有法,还公本来人”则进一步引申,指出真正的自我是无需依赖外在的教条和规则的,回归本性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整首诗以哲理性强而又意蕴深邃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人生价值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尼称无我”:孔子提倡无私的思想。
  2. “老氏贵不仁”:老子倡导的理念中,仁义不是最高标准。
  3. “存心一邻虚”:心中应保持虚静。
  4. “去道万由旬”:追求真理的路途上障碍重重。
  5. “入俗权立圣”:进入世俗后,身居权位的人往往被视为圣者。
  6. “达空安取真”:达到空灵的境界,才能获取真实的理解。
  7. “摩诘非有法”:王维的诗歌无拘无束,反对教条。
  8. “还公本来人”:回归本性,才是最真实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对比,深化主题。
  • 象征:通过“虚”、“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 反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儒道思想的探讨,强调了对内心真实的追求,批判了世俗权力与教条的约束,倡导回归本性,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无我:象征无私与超脱。
  •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 :象征世俗的权威与地位。
  • :指真实的自我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仲尼”指的是谁? A. 老子
    B. 孔子
    C. 王维

  2. “存心一邻虚”意指什么? A. 心中应有目标
    B. 心中应保持空灵
    C. 心中应有欲望

  3. “摩诘非有法”中的“摩诘”指的是谁? A. 老子
    B. 孔子
    C. 王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韩维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韩维更注重对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两者虽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内心追求与对真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家思想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馀干古县城 上阳宫望幸 齐一和尚影堂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七里滩重送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寄许尊师 瓜洲驿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村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包含镂的成语 金童玉女 畏强欺弱 反文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鬼门占卦 高垲 喟然长叹 闲寂 呴湿濡沫 反反覆覆 包含塞的词语有哪些 开内 瓦字旁的字 丁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