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44
《齐一和尚影堂》
作者:刘长卿(唐代)
一公住世忘世纷,
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
心将生灭是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
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
空堂只是一灯悬。
一灯长照恒河沙,
双树犹落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
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
常接微言清道机。
今来寂寞无所得,
唯共门人泪满衣。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和尚的生活和感受。和尚在世俗中游离,来去无定,仿佛是过客;而内心的生灭如同浮云,随风而逝。浮云萧散而去,再也无法回来,留下的却是凄凉的教诲。旧地只剩下双树,空寂的堂中只悬着一盏灯。这盏灯在无数沙粒上长明,双树仍然在落下天上的花朵。天上的花香气寂寂,深深地飘散在殿中,而青苔则覆盖了幽静的院落。我曾专心求道,常常与高人交流,今天却感到无比寂寞,唯有与门人共流泪。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耽美,号阮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0年。他以诗歌表现出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在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齐一和尚影堂》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和尚的生活,反映出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齐一和尚影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和尚的视角,展现了对人生、时间和存在的思考。开头两句“忘世纷,谁能分”即传达了和尚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种态度在后面“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诗人用浮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而“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则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感,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空虚的感叹。接着“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中,诗人通过灯光和花朵的意象,表现出即便一切都在变化,某些东西仍然是恒久的,象征着一种信仰的延续。
最后,诗人通过“唯共门人泪满衣”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情感深沉而感人。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和尚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值得深入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过去深情的怀念。通过和尚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身寄虚空如过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灯长照恒河沙”中,“恒河沙”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浮云”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