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07
枯槁蒙膏润,谁非喜雨人。
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枯黄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谁人不为这场春雨而欢喜呢?然而小孩却因未能看到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懊恼和失落。
“春”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诗中提到的“春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雨水,更有春天给予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意义。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白云,晚号雪窗,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因其才华出众,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诗词多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重新开始的欣喜与小孩因未能及时感知春天而感到的遗憾。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小孩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情感的交错。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暗含对生命与希望的赞美。后两句则转向儿童的懊恼,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情感的复杂性。诗中,春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复苏。而儿童的失落则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突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简短而富有深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雨与儿童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喜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雨”象征着什么?
“儿童翻懊恼”中的“懊恼”指的是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