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立春二首》

时间: 2025-05-04 10:40:07

诗句

枯槁蒙膏润,谁非喜雨人。

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07

立春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枯槁蒙膏润,谁非喜雨人。
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枯黄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谁人不为这场春雨而欢喜呢?然而小孩却因未能看到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懊恼和失落。

注释:

  • 枯槁:枯干的状态,形容植物或土地干枯。
  • :覆盖,遮盖。这里表达被春雨滋润的状态。
  • 膏润:指润泽,滋润。
  • 儿童:小孩子。
  • 翻懊恼:感到懊恼、失望。
  • 惜不看:遗憾没有看到。

典故解析:

“春”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诗中提到的“春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雨水,更有春天给予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白云,晚号雪窗,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因其才华出众,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诗词多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重新开始的欣喜与小孩因未能及时感知春天而感到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小孩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情感的交错。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暗含对生命与希望的赞美。后两句则转向儿童的懊恼,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情感的复杂性。诗中,春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复苏。而儿童的失落则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突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简短而富有深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活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枯槁蒙膏润:春雨使干枯的土地得到滋润,生机盎然。
    • 谁非喜雨人:暗指每个人都应该对春雨感到高兴,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儿童翻懊恼:儿童因未能看到春天的景象而感到失落,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情感。
    • 惜不看鞭春:对春天的到来感到可惜,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枯槁”与“膏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春雨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雨与儿童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喜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是一种自然的恩赐。
  • 儿童:代表了纯真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反映出生活中的失落与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雨”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生命的复苏
    • C. 自然的毁灭
    • D. 人类的烦恼
  2. “儿童翻懊恼”中的“懊恼”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失落
    • C. 愤怒
    • D. 惊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刘克庄《立春二首》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的动荡,而刘克庄则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友人归宣州 北山书事 寄南中友人 偶成 归舟偶述 其二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吴江旅次 懊憹诗和彭孟阳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饰棺 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强记博闻 两面二舌 渴鹿奔泉 陈炯明 火字旁的字 擿植索涂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丿字旁的字 攧手攧脚 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琴引 连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