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45:58
清禁已无莲炬分,
名山尚欠草鞋缘。
贺公未是真知己,
却唤诗仙作谪仙。
这首诗的意思是:如今的清禁已经没有了莲花灯的分隔,名山大川也缺少了与草鞋的缘分。贺公(贺知章)并不是真正的知己,却把诗仙李白称作谪仙。
刘克庄,字景文,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的创作与理论,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运用典故与抒情相结合。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正值士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反思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刘克庄的《杂咏七言二首》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第一句“清禁已无莲炬分”,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束缚的反思,诗人用莲炬象征着清规戒律,暗示着现代社会的自由与解放。接下来的“名山尚欠草鞋缘”,则进一步拓展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名山象征着高远的追求,而草鞋则是普通人随性而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却又感到现实难以企及的无奈。
“贺公未是真知己”一句,提到贺知章,表面上看似在评论朋友关系,实则透露出诗人对真正知己的渴望与失落。最后一句“却唤诗仙作谪仙”,则以李白为喻,揭示了诗人对李白那种不羁与追求自由精神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奈与苦闷。
整首诗结合了对传统的批判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束缚的反思以及对个体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清禁指的是什么?
“名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贺公”是指哪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