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挂雪》

时间: 2025-05-04 11:58:45

诗句

一庭冰柱初融湿,满阵飞沙又压檐。

夺得琼花消息早,扬州十进而上珠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45

原文展示:

袁说友《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挂雪》

一庭冰柱初融湿,
满阵飞沙又压檐。
夺得琼花消息早,
扬州十进而上珠帘。

白话文翻译:

一庭院的冰柱刚刚融化,湿润了地面;
满天飞舞的沙尘又压在屋檐上。
争先恐后地传来琼花的消息,
扬州的十次进京使者带来珠帘的消息。

注释:

  • 冰柱:冰形成的柱状物,通常指冬天悬挂在屋檐下的冰。
  • 飞沙:形容沙尘飞舞的景象,暗示天气不佳。
  • 琼花:指美丽的花,常用来比喻雪花或美好事物。
  • 扬州:古代名城,因其繁华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说友,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具清新隽永之风。他的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冬雪初融的时节,诗人观察到庭院中的冰雪变化,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时光的流逝,借景抒怀,抒发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庭院的冰柱与飞沙的景象,展现了冬季末尾的特有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冰雪初融的情景,细腻入微,给人以清新湿润的感觉。同时,飞沙的描写则增添了几分动感,似乎在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春回大地的希望。后两句提到琼花的消息,表明春天的来临已在眼前,扬州的进京使者传来好消息,暗示着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期待。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冬季的留恋,也有对春天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庭冰柱初融湿:描绘了一庭院内的冰柱刚刚融化,给地面带来了湿润的状态,象征着冬去春来的自然现象。
  • 满阵飞沙又压檐:飞沙在冬季的寒风中四处飞扬,同时压在屋檐上,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夺得琼花消息早:琼花(雪花)已经逐渐消融,带来春天的预兆,暗示了自然的变化和生机的回归。
  • 扬州十进而上珠帘:扬州使者多次进京,带来了令人期待的消息,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柱比作自然的象征,表现出季节的交替。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冰雪变化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柱:象征寒冷与冬季。
  • 飞沙:象征着不安定的天气,反映出季节的变换。
  • 琼花:象征美好与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花”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桂花
    C. 菊花
    D. 荷花

  2. 诗人通过哪个城市的进京使者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A. 洛阳
    B. 南京
    C. 扬州
    D. 杭州

  3. “一庭冰柱初融湿”中“融湿”的含义是: A. 变干
    B. 变湿
    C. 变冷
    D. 变热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袁说友与杜甫在描写自然景象时均表现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袁说友更注重细腻的描写,杜甫则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理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正月八日坐局沽酒 寄陈州朱教授三首 其二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江上二首 楮河 辛未立春 读杜集 发泗州 夜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趙颈赤 万家生佛 足字旁的字 幸免 酒酽春浓 七洞八孔 历学 坏陈 见义勇为 青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戴星而出 二字旁的字 兴亡继绝 釒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