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颂六十首》

时间: 2025-05-02 05:38:54

诗句

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8:54

原文展示:

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真正的心是自然而然的本来之心,这个本心并不依赖什么法则。若是有法则存在,那么本心也就存在,但这时候的心和法则又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注释:

  • :指内心、本心,通常是指人的真实自我和意识。
  • 本来心:指人最初、最真实的心灵状态。
  • :在这里指的是规范、规则或教义。
  • 有法有本心:表示如果存在一种规范、规则,那么对应的本心也会存在。
  • 非心非本法:说明心与法则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昙华,宋代僧人,精通佛理,诗风抽象而深邃,常用简练的语言探讨深刻的哲学问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产生在一个佛教兴盛的时代,社会对心灵的探讨和对内在真实自我的追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心与法之间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心与法的关系,体现了佛教哲学中对内心真实与外在规则的深刻理解。首句“心自本来心”强调了内心的自然状态,指出内心的真实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教义或规范。接下来的“本心非有法”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表明真正的本心并非由任何法则所限定。后面的句子“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则揭示了心与法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心与法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一种更深层的辩证关系。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也触及了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全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心自本来心”:内心的真实状态是自然而然的。
    2. “本心非有法”:这个本心是不依赖于外在规则的。
    3. “有法有本心”:如果有外在的法则,则对应的本心也会产生。
    4. “非心非本法”:心与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
  • 修辞手法: 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心与法之间的关系,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两者的辩证关系。此外,反复的句式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哲理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内心的真实性与外在法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佛教哲学中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内心的真实自我,是所有思维与情感的源泉。
  • :象征外在的规则和教义,常常被视为约束与指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本心非有法”指的是什么?

    • A. 本心依赖于法则
    • B. 本心不依赖于法则
    • C. 本心是法则
    • D. 无法判断
  2. 诗中“非心非本法”是否说明心与法有相互关系?

    • A. 是
    • B. 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心灵与法则之间的关系。
  • 《楞严经》:深入阐述佛教哲学,涉及心的本质。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昙华的作品与王阳明的《传习录》,两者都探讨了心与知识的关系,但释昙华更注重心的自然状态,而王阳明则强调“心即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记》
  • 《佛教哲学与文学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好事近 好事近·杭苇岸才登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水龙吟四首 其一 水龙吟 水龙吟 蓼花 水龙吟 与兰生饮酒 水龙吟·立春日偶赋 水龙吟 春日登浦镇点将台归小楼作 水龙吟(寿刘无竞·十月三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老死牖下 朱衣象笏 包含鹤的词语有哪些 毋翼而飞 包含医的成语 包含芽的词语有哪些 卧不安席 非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燕雀之居 生字旁的字 忘忧物 无名火起 三撇旁的字 竹竿 干尸 数见不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