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9:10
指途清谿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在清澈的小溪旁,指引着我前行,
四周尽是深邃的森林。
云雾遮蔽了我眺望故乡的视线,
细雨愁绪萦绕,作为旅客的我心中满是忧伤。
遇见的人多为生计奔波,
但偶尔听到鸟儿的幽静歌声。
何必非要去沧浪水边,
这儿也能洗净我心中的尘埃。
“沧浪水”源自《楚辞》,常被用来象征清澈的水和洗净心灵的场所。这里表明诗人渴望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作者介绍:谈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寓情于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历于清谿之际,面对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清谿馆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以及与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溪边场景,四周环绕着深林,给人一种幽静的氛围。首句“指途清谿里”便引入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清澈的小溪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纯洁。
随着诗句的深入,云层遮蔽了故乡的方向,细雨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这种情感的变化在“雨愁为客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作为旅者,常常感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接下来的“遇人多物役”则反映出生活的现实,人与物的繁忙使得内心更加疲惫,然而在这种忙碌中,鸟儿的幽鸣却成为了心灵的慰藉。最后一句“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强调了心灵的清净无需外求,真正的安宁在于自身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繁忙的反思。诗人在自然中找寻心灵的寄托,强调心灵的宁静不需要依赖外在环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雨愁为客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沧浪水”象征着____。
判断题: 诗人认为内心的宁静可以通过外部环境获得。 (对 / 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