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17
垂虹亭
作者:陈瓘 〔宋代〕
三年为吏住东滨,
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
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
入座群山数点春。
张翰英灵应笑我,
绿袍依旧惹埃尘。
这首诗的作者在东边的水滨做了三年的官,今天再次来到江边,照映着我病弱的身躯。眼前满是碧波,野鸟在水面上飞翔,我披着蓑衣,任凭细雨洒落在渔人身上。随着船行,清晨的月亮在孤舟上显得格外皎洁,坐在船中,远山上透露出几分春意。张翰的英灵或许在天上对我发笑,而我那绿色的袍子依旧沾染着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任职期间,面对官场的压力与病弱的身体,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垂虹亭》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在江滨的游历,描绘出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反映了他的内心状态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诗的开头提到“为吏”,暗示了作者在官场的沉寂与无奈;“重到江头照病身”则表现出他对健康的渴望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随着诗境的展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满眼碧波输野鸟”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江边的美丽风光,还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随船晓月孤轮白”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孤独感,仿佛在诉说他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部分提到“张翰英灵应笑我”,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交融,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精神的渴望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张翰”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东汉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蓑衣”主要用来做什么?
a) 休闲
b) 遮雨
c) 装饰
d) 旅行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自然的热爱,但各自的情感与抒发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