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时间: 2025-05-02 18:57:10

诗句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

今日行终朝,秪绕石峰侧。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

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7:10

原文展示: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
今日行终朝,秪绕石峰侧。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
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白话文翻译:

昨晚我仰望那石峰,距离不过一尺。
今天走了一整天,仍然绕着石峰的旁边。
石峰根本没有多远,江路本来就不直。
仰头看那青翠的山峰,清冷而高耸像一堵墙。
反复仔细地看过,何必要再去攀登呢?

注释:

  • 昨宵:昨晚。
  • 石峰:指高耸的山峰。
  • 相去无一尺:距离不过一尺,表达石峰在视野中很近。
  • 终朝:整整一天。
  • :只,仅仅。
  • :环绕,围绕。
  • 自不直:本来就不直,形容路途的曲折。
  • 仰瞻:仰头观看。
  • 碧孱颜:青翠而清冷的面貌。
  • 清峻:清冷而高耸。
  • 立壁:像一堵墙一样的高耸。
  • 反覆得细看:反复仔细地观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山水的观察与思考,反映出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被誉为“江南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景观为主,常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身边的山水,展现出一种恬淡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是杨万里在游览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他在游历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思考。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经济文化繁荣,文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开篇提到“昨宵望石峰”,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诗人与石峰之间的距离,生动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致的观察。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今天整日绕着石峰的情景,表达出对这座山的依恋与思索。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这两句不仅揭示了地理的曲折,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曲折和不易。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更深层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哲理。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诗人在此将石峰比作高耸的墙壁,展现出石峰的威严与冷峻。最后一句“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则是对自身探索精神的反思,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对探索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旅途的哲思,体现了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

    • 描绘了诗人昨晚在石峰前的情景,距离近得令人惊讶,表现出石峰的亲切感。
  2. 今日行终朝,秪绕石峰侧

    • 表达诗人今天的活动,尽管走了一整天,仍然只是在石峰旁边徘徊,暗示出对石峰的留恋。
  3.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

    • 指出石峰并不遥远,实际上是因为江路蜿蜒曲折,反映了对自然地理的观察。
  4.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

    • 描绘石峰的形态,形象地将它比作高墙,突出了其清冷、高耸的特征。
  5. 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 表达出对石峰的细致观察后,诗人自问为何还要攀登,强调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峰比作“立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其威严高耸的特征。
  • 对仗:如“相去无一尺”与“秪绕石峰侧”,形成了音韵的和谐与结构的对称。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强调了诗人对深入探索的思考,增添了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反映了杨万里诗歌中常见的“以自然抒情”的主题,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石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永恒,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 江路:象征人生的曲折与不易,反映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 碧孱颜:象征着清冷与高远,表现出山的高峻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峰”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的伟岸
    • B. 人生的曲折
    • C. 诗人的情感
  2. 诗人今天的行程如何?

    • A. 直接前往石峰
    • B. 只是在石峰旁边徘徊
    • C. 攀登石峰
  3. 最后一句“何必更登陟”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需要再去攀登
    • B. 应该去更高的地方
    • C. 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本诗中的自然描写相呼应,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 《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感与本诗的自然描写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不同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耆英会诗 雁门童子行 伯言先生决意南归有感赋呈 登妙峰 别少鹤 悼润臣 悼龙翰臣方伯 早秋湖阁望西樵 送何不偕之潮州 舟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鸦觜锄 以意为之 鬥字旁的字 祝禽疏网 扬名显姓 老把势 亅字旁的字 昧死以闻 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咂舌攒眉 糸字旁的字 包含矛的成语 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弹子 見字旁的字 没金铩羽 厘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