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03:25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
作者:杨万里
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
醉後忘我身,安得忧可忘。
我饮初不多,不可无一觞。
平生难为酒,甘醴断不尝。
要与水争色,仍复菊敌香。
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三杯合自然,一滴诣醉乡。
竭来困行役,名酒安可常。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
酒味何必佳,一醉径投床。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
这首诗表达了饮酒的乐趣和对酒的态度。酒被称作“忘忧物”,但即使喝酒也未必能完全忘却烦恼。喝醉后会忘记自己的存在,如何才能忘记忧愁呢?我喝的不多,但总不能没有一杯。平生很少喝酒,从不尝甜酒。酒的颜色要比水更美,味道要比菊花更香。春天的花气扑鼻,秋天的霜味凛冽。三杯酒自然会醉,一滴酒就能带我去醉乡。饮尽酒的疲惫,名酒又怎能常常有?甘酒和淡酒都不挑剔,芬芳和清冽又怎能让人选择?酒的味道并不一定要好,喝醉后就能直接上床。只要有酒可饮,不醉又有什么妨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月,正值农历新年,作者返回范氏庄寓所,借酒抒怀,表达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杨万里的《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酒的独到理解与情感。全诗围绕“酒”展开,既是饮酒的乐趣,也是对人生忧愁的反思。诗人以“忘忧物”引出对酒的赞美,强调酒的解忧功能,但又不乏对生活中烦恼的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酒的色、香、味,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春天花开的生机与秋天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细腻感受。在“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中,诗人将饮酒的乐趣与四季的变化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人用“只要有酒可饮,不醉亦何妨?”来总结,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了饮酒的随性与自在。这种洒脱与豁达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酒的看法,更是对生活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深思与启发。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烦恼的思考,表达了对酒的随性与自在的享受。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在诗中,酒被称为什么物?
A. 解忧物
B. 忘忧物
C. 快乐物
D. 醉人物
诗中提到,酒的色要与什么争?
A. 菊花
B. 水
C. 秋风
D. 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