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时间: 2025-04-27 01:06:24

诗句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余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已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

学道则爱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6:24

原文展示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作者:吴儆 〔宋代〕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余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已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吏工作的深刻思考。能干的官吏处理事务严谨小心,注意商业利益的细微之处;而普通的官吏则只是趋附于会议,沉迷于账簿的拘束。诗人听到那稀疏的弦歌声,感叹古往今来的无限思绪涌上心头。归来时看那淳朴的山水,令君的身姿宛若丘壑般美丽。

乡民本来无事,君又何必在此忙碌。治理自己,物品自我管理,化风行则自会改变。君到底想要什么,读书似乎总是觉得不够;即使肚子里有五千卷书籍,书架上也插满三万轴书。

然而还未曾施展才华,家家户户已蒙受福泽。堂前的松竹林,曾经是荒草丛生的地方;而堂中的灯烛光辉,曾经照亮过红裙子。如今听到的只有萧萧的风雨声,问君是否有国家和人民,为什么要独自承受痛苦,学道则应以爱人为重。

注释

  • 能吏:能干的官吏,指那些有能力的政府官员。
  • 商利:指商业利益,强调对利益的细致关注。
  • 羁縻:形容受到束缚或限制,通常用于描述官吏的工作状态。
  • 弦歌声:古代音乐声,常用于表达文人雅士的情调。
  • 丘壑姿:指自然山水的优美姿态,与人物相结合。
  • 社稷:泛指国家和人民,代表治理的对象。
  • 学道:学习道理,指追求更高的道德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常关注人性、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吴儆对当时官场与社会环境的观察,反映了他对官吏的期望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官吏职责的深刻反思。吴儆通过描绘能吏与俗吏的对比,揭示出在官场上真正能干的人往往关注细节,然而许多官吏却被繁琐的制度所束缚,未能施展才华。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美丽动人,更是与人文情怀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歌在清新自然中带有哲理性。

诗者在描述乡民生活的平淡之余,质疑君主的作用,反映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治已物自治,化行风荐移”的论述,提倡自治与自我管理的观念,展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以“学道则爱人”作为总结,强调了知识与爱心的结合,呼唤人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不忘对他人的关爱,展现了其博大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能干的官吏处理事务深刻,关注商业利益的细微之处。
  2.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普通官吏只是追随会议,沉迷于繁琐的账簿。
  3.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余思:稀疏的音乐声让人感慨古往今来的思绪。
  4.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回到淳朴的山水,君主的身姿如丘壑般美丽。

之后的句子继续探讨君主的作用与乡民的生活,强调学习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能吏与俗吏的比较突显出官吏的不同境遇与态度。
  • 比喻:将君主的身姿比作丘壑,表现其自然之美。
  • 反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君主的责任与使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治理的追求,提倡自治与学习的重要性,强调知识与仁爱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淳朴与和谐。
  • 松竹:常用来象征高洁与坚韧的品德。
  • 灯烛:代表光明与温暖,寓意知识的照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能吏”主要指什么? A. 能干的官吏
    B. 普通的官吏
    C. 贪婪的商人

  2. 诗人认为乡民的生活状态如何? A. 繁忙
    B. 平淡
    C. 富裕

  3. 诗中“学道则爱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学习重要性
    B. 关爱他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在《春望》中,杜甫同样关注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而吴儆则更多地探讨理想治理与个人责任,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却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哀十首 其十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凭高 病中五适 其一 蒲墩 渡荆江 即兴二首 其一 云间康季脩素豪于饮王大将军曾为作康山人拜酒歌顷从余饮乃不任涓滴戏有此赠 寄玉山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 其十七 金橙径 登雪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嫣然而笑 艮字旁的字 声气相通 秋河 肀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扶倾济弱 黄金时间 手字旁的字 包含楠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粲然 鸟巢 拽巷攞街 荆棘剌 包含好的词语有哪些 误开头的成语 有口皆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