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2:43
原文展示: 秋夕池上 莲塘带戈林,清吹涤烦襟。 泉咽犹鸣玉,台倾旧築金。 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 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
白话文翻译: 在莲塘边,林木环绕,清风吹拂,洗涤心中的烦闷。 泉水声如咽,仿佛玉鸣,旧时的台基已倾,金色的光辉不再。 僵硬的桃树被虫蛀,怪石上苔藓交错侵蚀。 在这样的夜晚,悲秋的旅人,连烟中的蟋蟀也似乎在伴他吟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池塘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诗中的“莲塘”、“泉咽”、“台倾”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萧瑟和凄凉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池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莲塘带戈林”一句,既描绘了池塘边的林木茂密,又隐喻了岁月的无情。“泉咽犹鸣玉”和“台倾旧築金”则进一步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变化,强化了时光流逝的哀愁。后两句“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池塘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思。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莲塘带戈林”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池塘边的林木茂密 B. 池塘边的莲花盛开 C. 池塘边的泉水流动 D. 池塘边的台基倾颓 答案:A
“泉咽犹鸣玉”中的“泉咽”指的是什么? A. 泉水流动的声音 B. 泉水被堵塞 C. 泉水干涸 D. 泉水清澈 答案:A
诗中的“台倾旧築金”暗示了什么? A. 台基的坚固 B. 台基的倾颓 C. 台基的金色光辉 D. 台基的新建 答案:B
“僵桃虫自蠹”中的“僵桃”指的是什么? A. 僵硬的桃树 B. 新鲜的桃子 C. 桃树的花朵 D. 桃树的果实 答案:A
诗中的“烟蛩亦伴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