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42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南海荔支来,别馆蒲萄成。
匪颁浃下陈,捧拜同驭荣。
置黍敢先食,览盘多未名。
怀核待归种,复愁千岁生。
南海的荔枝已经送到,别馆里的葡萄也成熟了。
不是为了把它们摆在桌上,而是捧着它们来共同分享这份荣光。
大米已经成熟,难道我敢于先尝吗?
看盘子里的果实多得没有名字,
怀念着果核,期待着返回去种植,但又愁苦着它们千年的生命。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家之一。司马光的诗歌多反映士人的生活理想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写的南海荔枝和别馆葡萄,既是丰收的象征,也传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
《景福东厢诗·赐果》是一首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的作品。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丰收的场景,南海荔枝与别馆葡萄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丰盈的美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在这一部分,诗人以具体的果实描绘,唤起读者的视觉和味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丰收的季节中,感受到那种果实成熟的喜悦。
后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矛盾,虽然外在的丰收令人欣喜,但诗人却在“置黍敢先食”的自我约束中表现出一种对诚实与节制的追求。尤其是“怀核待归种”的描写,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无情。这种反差,使得整首诗在欢愉的表象下,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丰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思。
诗中提到的水果有哪些?
A. 苹果
B. 荔枝
C. 葡萄
诗人对成熟的黍米有什么态度?
A. 渴望先食
B. 感到无奈
C. 不敢先食
“怀核待归种”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