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3
原文展示:
游梁度几春,时誉蔼天伦。家寄汀苹久,名题桂籍新。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
白话文翻译:
游历梁地度过了几个春天,时下的声誉如同天伦之乐般温馨。家族长久寄居在汀洲的苹草之地,名声新近被记载在桂籍之中。溪中的鱼儿清晰可见,沼泽中的野鸡到来时也显得温顺。黟歙之地并不难以治理,因为那里的民风自古以来就非常淳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任职绩溪期间所作,表达了对当地民风的赞赏和对治理工作的自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担任绩溪宰期间所作,通过对当地自然风光和民风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绩溪自然风光和民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治理工作的自信和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诗中“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隐喻了民风的淳朴和易于治理。最后两句“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民风的赞赏,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赏,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溪鳞清可数”中的“溪鳞”指的是什么? A. 溪中的鱼 B. 溪中的石头 C. 溪中的水草 D. 溪中的落叶
诗中“民风自古淳”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治理工作的信心 B. 对当地民风的赞赏 C. 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D. 对科举考试的认可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