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元奉宗宰绩溪》

时间: 2025-04-26 01:51:53

诗句

游梁度几春,时誉蔼天伦。

家寄汀苹久,名题桂籍新。

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

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3

原文展示:

游梁度几春,时誉蔼天伦。家寄汀苹久,名题桂籍新。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

白话文翻译:

游历梁地度过了几个春天,时下的声誉如同天伦之乐般温馨。家族长久寄居在汀洲的苹草之地,名声新近被记载在桂籍之中。溪中的鱼儿清晰可见,沼泽中的野鸡到来时也显得温顺。黟歙之地并不难以治理,因为那里的民风自古以来就非常淳朴。

注释:

  • 游梁:指游历梁地,梁地古指今河南一带。
  • 时誉:当时的声誉。
  • 蔼天伦:如同天伦之乐般温馨。
  • 汀苹:汀洲的苹草,指家族寄居之地。
  • 桂籍:指科举考试的名册。
  • 溪鳞:溪中的鱼。
  • 泽雉:沼泽中的野鸡。
  • 黟歙:古地名,今安徽黟县和歙县一带。
  • 民风:民众的风俗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任职绩溪期间所作,表达了对当地民风的赞赏和对治理工作的自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担任绩溪宰期间所作,通过对当地自然风光和民风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绩溪自然风光和民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治理工作的自信和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诗中“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隐喻了民风的淳朴和易于治理。最后两句“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民风的赞赏,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梁度几春”:作者游历梁地度过了几个春天,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的经历。
  • “时誉蔼天伦”:时下的声誉如同天伦之乐般温馨,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声誉的满意。
  • “家寄汀苹久”:家族长久寄居在汀洲的苹草之地,指家族的居住地。
  • “名题桂籍新”:名声新近被记载在桂籍之中,指作者的名声被科举考试所认可。
  • “溪鳞清可数”:溪中的鱼儿清晰可见,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 “泽雉到应驯”:沼泽中的野鸡到来时也显得温顺,隐喻了民风的淳朴。
  • “黟歙非难治”:黟歙之地并不难以治理,表达了作者对治理工作的信心。
  • “民风自古淳”:那里的民风自古以来就非常淳朴,赞赏了当地的民风。

修辞手法:

  • 比喻:“时誉蔼天伦”中,将声誉比作天伦之乐,形象生动。
  • 对仗:“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赏,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溪鳞:溪中的鱼,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清新和生机。
  • 泽雉:沼泽中的野鸡,象征着民风的淳朴和易于治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溪鳞清可数”中的“溪鳞”指的是什么? A. 溪中的鱼 B. 溪中的石头 C. 溪中的水草 D. 溪中的落叶

  2. 诗中“民风自古淳”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治理工作的信心 B. 对当地民风的赞赏 C. 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D. 对科举考试的认可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自然风光和民风的赞赏。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民风的赞赏。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杨亿的《元奉宗宰绩溪》: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民风的赞赏,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的诗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龙潭寨 舟泊括苍溪口 题钱过庭梅花图 诗二首 诗二首 答昆山李明府 筑长堤 玉盘 杜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畤的词语有哪些 思贤如渴 认保状 停停脱脱 断尾雄鸡 长字旁的字 卖俏 势穷力竭 西字头的字 左枝右梧 缪种流传 彑字旁的字 谋志 风字旁的字 显道神 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