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6:48
原文展示:
春欲耕时天不雨,小雪不能濡旱土。辛勤仅得遍鉏耰,浸种可怜沟脉缕。忽然一雨催插秧,东阡西陌青相望。谓兹劳逸足报补,岂知亢旱愁秋阳。高田已分卤莽取,下田庶几十八九。奈何雨势反作淫,令我痛心仍疾首。我曹饥馁无足悲,不死会值丰登时。所嗟官吏不相察,借租日日来符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了,本该是耕种的时候,但天空却不下雨,小雪也无法湿润干旱的土地。农民们辛勤劳作,只能勉强翻耕土地,浸泡种子时,可怜的沟渠里只有一丝丝水流。突然间,一场雨来临,催促着插秧,田野间到处都是青翠的景象。人们以为这样的劳逸结合足以回报,哪知道到了秋天,依然担心干旱的阳光。高处的田地已经被粗放地耕作,低处的田地大概也只有十分之八九能耕种。然而,雨势却变得过分,让我感到痛心疾首。我们这些饥饿的人并不足以悲伤,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丰收。可叹的是,官吏们并不体察民情,借来的租税日日逼近。
注释: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同情。这首《田家叹》描绘了农民在干旱和官府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农民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耕时节的干旱和官吏的压迫,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无奈。诗中,“春欲耕时天不雨”和“小雪不能濡旱土”直接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而“忽然一雨催插秧”则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岂知亢旱愁秋阳”和“奈何雨势反作淫”又揭示了农民面临的持续困境。最后,“所嗟官吏不相察”直接批评了官吏的不作为和对农民的压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赵蕃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鉏耰”是什么? A. 农具 B. 食物 C. 衣物 D. 书籍
“奈何雨势反作淫”中的“淫”是什么意思? A. 过多 B. 不足 C. 正常 D. 缺乏
诗的最后一句“借租日日来符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农民丰收 B. 官吏不作为 C. 官吏压迫 D. 天气变化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