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0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08:50
夏雨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林梅初弄熟,
密雨闭重关。
润裛衣巾上,
凉生竹树间。
水声通远涧,
云色暝前山。
野鸟寂无语,
公庭尽昼闲。
夏天的雨水淅淅沥沥,梅花在树林里渐渐成熟。细密的雨如同封闭的重门,遮挡了视线。雨水润泽了衣巾,带来了清凉,竹林间生出一阵阵凉意。远处传来水流的声音,仿佛从幽深的山涧传来,云朵的颜色在前山上显得阴沉。野鸟在此时显得沉默无声,庭院中显得格外宁静悠闲。
梅尧臣,字子云,号季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该诗描绘了夏日雨后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季真,浙江人,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且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的隐居时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夏雨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夏季雨天独特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淡然。
《夏雨》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趣的古诗,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以夏日的细雨为主题,描绘了雨后宁静的景象。开头两句“林梅初弄熟,密雨闭重关”,通过梅花的成熟和细雨的降临,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夏日氛围。接下来的“润裛衣巾上,凉生竹树间”,则通过对细雨润泽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凉的感觉,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水声通远涧,云色暝前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水流声的悠远与山色的阴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宁静、幽深的自然环境。末尾的“野鸟寂无语,公庭尽昼闲”,则表现了雨后万物宁静的状态,鸟儿的沉默与庭院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细腻的观察,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夏雨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林梅初弄熟”是什么意思?
“水声通远涧”中的“通远”意指什么?
诗中表现宁静的意象是哪一句?
《夏雨》与《山中杂诗》对比: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夏雨》更注重雨后的宁静与生命的滋润,而《山中杂诗》则展现了山中生活的清幽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却同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