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37:35
发郓州喜晴
作者:文天祥 〔宋代〕
烈风西北来,万窍号高秋。
宿云蔽层空,浮潦迷中州。
行人苦沮洳,道阻路且修。
流澌被鞍左革右登,飞沫缀衣裘。
昏鸦接翅落,原野惨以愁。
城郭何萧条,闭户寒飕飕。
中宵月色满,馀光散衾禂。
余子戒明发,飞雾霭郊丘。
微见扶桑红,隐隐如沉浮。
身游大荒野,海气吹蜃楼。
须臾划当空,六合开沉幽。
千年厌颜色,苍翠光欲流。
太阳经天行,大化不暂留。
辉光何曾灭,晻霭终当收。
严霜下丰草,长歌夜悠悠。
明日东阿道,方轨骤骅骝。
北风刺骨而来,秋意正浓,
厚厚的乌云遮蔽了天空,浮动的水波迷惑了中州。
行人因泥泞而苦恼,路途艰难还需修整。
雨水溅湿了马鞍,衣裳上沾满了飞溅的水珠。
昏鸦成群落下,原野一片愁苦。
城郭显得冷清,关上门窗,寒风呼啸。
月光照满了夜空,余辉洒在被褥上。
我告诫身边的朋友,天边雾霭弥漫。
微微可以见到东边的朝阳,隐约如浮沉的影子。
我漫游在广阔的荒野,海上的气息吹来蜃楼。
瞬间划破天空,六合之内显得幽暗。
千年之后我厌倦了色彩,苍翠的光芒欲流动。
太阳在天际行驶,大自然的变化不曾停留。
辉光何曾消逝,阴霾终会散去。
严霜降下丰草,长歌悠扬在夜间。
明日我将踏上东阿之路,马儿飞奔如风。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抗元名将,民族英雄,著有《文山诗集》。他的诗歌常表达忠贞不屈的气节和对国家的忧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之际,诗人以天气变化引发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发郓州喜晴》通过描绘天气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诗开头以“烈风西北来,万窍号高秋”引入,气氛沉重,生动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寒冷。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雨水、泥泞和行人的苦恼,增强了这种沉重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反映人们在动荡中所承受的苦楚。随着诗意的推进,月色与阳光的描写,象征着希望的回归,暗示着困境终将有解。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流澌”、“昏鸦”、“蜃楼”,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更加深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自然景象,映射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其对国家、人民深沉的关怀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烈风西北来”的意境主要是表现什么?
“流澌被鞍左革右登”中“流澌”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