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3:39
功成长揖寸心丹,荡寇归来尚据鞍。
九转荣名尽辞职,三公虚席辄除官。
未须天上星辰履,已作山中宰相看。
南岳西湖识臣意,每依斗柄望长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以“功成长揖寸心丹”开头,意思是通过努力和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境界。随后提到“荡寇归来尚据鞍”,说明即使在经历了战斗和成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对职责的坚守。接着,诗人感慨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虚无,“九转荣名尽辞职”,即使达到高位,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舞台。再往后,诗人认为不需要仰望天上的星辰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因为已在山中看到了宰相的风范。最后提到“南岳西湖识臣意”,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作者介绍:宗源瀚,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风格清新秀丽,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渴望超越功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理想的实现。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理想与现实职责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以“功成长揖寸心丹”引入,强调心灵的修炼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不再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看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体现了对社会功名的淡泊。
通过“荡寇归来尚据鞍”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在经历过生死与荣光后,仍然保持着对工作的敬畏与责任感。接着的“九转荣名尽辞职”,则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声的无奈与释然,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未须天上星辰履,已作山中宰相看”中,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已在内心实现,强调了内心的充实感远比外在的地位更为重要。最后,提到“南岳西湖识臣意”,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也有对理想与未来的期待,展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功名的反思与内心理想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理想的实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功成长揖寸心丹”主要指什么?
A. 外在的荣华
B. 内心的追求
C. 战斗的经历
D. 自然的风光
“九转荣名尽辞职”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拥有
B. 反思与释然
C. 忽视不计
D. 追求不息
诗歌最后提到的“南岳西湖”象征着什么?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故乡的怀念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