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穷》

时间: 2025-05-07 08:43:53

诗句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

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3:53

原文展示:

送穷 石延年 〔宋代〕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 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世上的人们贪图利益,但每个人的意图并不相同。他们相互之间传递着贫穷和忧愁。贫穷的鬼魂无处可归,只能跟随我离去,而我心中担忧的是道德的沦丧,而不是物质的贫困。

注释:

字词注释:

  • 贪利: 贪图利益。
  • 意非均: 意图并不相同。
  • 交送: 相互传递。
  • 穷愁: 贫穷和忧愁。
  • 底人: 某人,指特定的人。
  • 穷鬼: 贫穷的鬼魂,比喻贫穷的状态。
  • 忧道: 担忧道德的沦丧。
  • 忧贫: 担忧物质的贫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穷鬼”一词可能源自民间传说,用以比喻贫穷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石延年对当时社会贪利风气感到不满的时期,通过“送穷”这一主题,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物质贫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人的贪利行为和作者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穷鬼无归于我去”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同情,也暗示了作者愿意承担起引领道德回归的责任。最后一句“我心忧道不忧贫”更是凸显了作者对道德的重视,超越了对物质贫困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人贪利意非均”:指出世人的贪利行为,但每个人的意图并不相同。
  2. “交送穷愁与底人”:描述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贫穷和忧愁的现象。
  3. “穷鬼无归于我去”:贫穷的鬼魂无处可归,只能跟随作者离去。
  4. “我心忧道不忧贫”:作者担忧的是道德的沦丧,而不是物质的贫困。

修辞手法:

  • 比喻:“穷鬼”比喻贫穷的状态。
  • 对比:通过对比世人的贪利行为和作者的道德忧虑,凸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世人的贪利行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物质贫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鬼:比喻贫穷的状态,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
  • 忧道:象征着对道德沦丧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穷鬼”比喻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状态 B. 鬼魂 C. 社会底层人民 D. 道德沦丧

  2. 作者在诗中担忧的是什么? A. 物质的贫困 B. 道德的沦丧 C. 社会的不公 D. 人们的贪利行为

  3. 诗中“交送穷愁与底人”描述的是什么现象? A.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贫穷和忧愁 B.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利益 C.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道德 D. 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快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贫交行》:通过描写贫贱之交,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的艰辛生活,批判了社会的贪利风气。

诗词对比:

  • 石延年《送穷》与杜甫《贫交行》: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但石延年的诗更侧重于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石延年诗歌的时代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陈满堂 嘲仲益 岑老书云远老法堂上草深一丈矣 参寥示简元规诗用其韵寄之 参寥示简元规诗用其韵寄之 伯和见过 病卧读书 柄生日 冰韵端夫闻江北水磨 别昭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处着墨 拔丛出类 诞信 肃省 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甘乳 眯梦 不主故常 长字旁的字 包含喇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折节向学 行字旁的字 恨结尾的成语 舍本事末 聿字旁的字 谆谆告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