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时中乞薄团》

时间: 2025-05-03 22:56:02

诗句

织蒲投我最宜寒,正欲阴风雪作团。

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6:02

原文展示:

织蒲投我最宜寒,正欲阴风雪作团。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白话文翻译:

我最喜欢用蒲草编织的东西来抵御寒冷,正好适合这阴冷的风雪。坐在稳固的方竹火炉旁,我觉得这比得上骑上马背出征时那种精神矍铄的感觉。

注释:

  • 织蒲:用蒲草编织的物品,多用于抵御寒冷。
  • 阴风雪:阴冷的风和雪,营造出寒冷的环境。
  • 方竹火炉:用方竹制成的火炉,象征温暖和舒适。
  • 趺坐:稳稳地坐着,表现出一种安逸的状态。
  • 矍铄:形容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 征鞍:出征的马鞍,象征着冒险和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壑,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其诗风受李白、杜甫影响,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描写抵御寒冷的情景,表达了对温暖和安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在安逸中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冷的冬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温暖的火炉旁宁静坐着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温暖生活的渴望与享受。开篇“织蒲投我最宜寒”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抵抗及对温暖的追求。接着“正欲阴风雪作团”则继续渲染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

后两句中,诗人则转向自身的感受,描绘在方竹火炉旁的安逸状态,并对比出征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安逸的享受,也引发了对冒险和追求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织蒲投我最宜寒:诗人喜欢用蒲草编织的东西来抵御寒冷,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
  2. 正欲阴风雪作团:寒风和雪正要来袭,进一步加强了寒冷的氛围。
  3. 方竹火炉趺坐稳:在温暖的火炉旁安稳地坐着,享受温暖的舒适。
  4. 何如矍铄跨征鞍:与骑马出征时的精神状态相比,展现了一种对比,反映了对活力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温暖与寒冷、安逸与征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阴风雪被拟人化,赋予其主动性,增强了寒冷的感受。
  • 意象:火炉与征鞍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安逸与挑战的两种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安逸中对精神状态的思考,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草:象征着自然与温暖的抵御。
  • 火炉:象征温暖、安逸的生活状态。
  • 征鞍:象征冒险、挑战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最喜欢用什么来抵御寒冷?

    • A. 火炉
    • B. 蒲草
    • C. 席子
    • D. 被子
  2. 诗中提到的对比是哪个?

    • A. 冬夏
    • B. 温暖与寒冷
    • C. 安逸与忙碌
    • D. 白天与黑夜
  3. “矍铄”一词的意思是:

    • A. 疲惫
    • B. 精神焕发
    • C. 昏昏欲睡
    • D. 无精打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黄庭坚的这首诗和李白的《夜泊牛津》,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黄庭坚更偏向于对温暖与安逸的追求,而李白则在孤独中更加强调人生的奔波与追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概述与分析。
  • 《黄庭坚诗文集》:收录黄庭坚的诗词及其生平介绍。

相关查询

燕归梁 乌衣巷 燕归梁 其二 燕归梁 其一 燕归梁·莲叶雨 燕归梁·闰枝咏史馆海棠,因追忆怀右边衡和作 燕归梁·六桥举词社,庭有古杏,老干著花几满,百年外物也 燕归梁 解连环 甲午七夕寄瑶,次韵美成 解连环 用清真韵 解连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兵革满道 名山胜水 覆写 包含迤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日引月长 門字旁的字 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先 鱼酌 韫匵藏珠 田甿 超然远引 不肖子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