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44
题施山观音阁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阁道连云栈,檐牙覆竹阴。
南来天马渡,北落水龙吟。
林鸟疑谭偈,田花欲布金。
凭栏观下界,洞见远公心。
这首诗描绘了施山观音阁的壮丽景色。阁楼的通道与云彩相连,屋檐的形状如同笼罩在竹林的阴影之下。南方的天马在渡水,北方传来水龙的吟唱。森林中的鸟儿似乎在怀疑吟唱佛经,田间的花朵如同洒下金色的光辉。站在栏杆上观望下方的世界,能够洞察到远方高人的胸怀与心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经孙,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经孙游历施山时,受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启发,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观音阁周围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诗的开头通过“阁道连云栈,檐牙覆竹阴”勾勒出阁楼的高耸与环境的幽静,给人以置身于山水之间的感觉。接下来的“南来天马渡,北落水龙吟”,则将神话中的生物引入场景,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生动,仿佛在描绘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林鸟疑谭偈,田花欲布金”二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林中的鸟似乎在聆听佛教的教义,田野里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辉,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最后的“凭栏观下界,洞见远公心”,不仅仅是自然美的观察,更是一种心灵的觉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高人心境的领悟,展示出一种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阁道连云栈”意指:
A. 阁楼的通道高耸与云彩相连
B. 阁楼的内部结构
C. 阁楼的历史背景
D. 阁楼的周边建筑
“南来天马渡”中的“天马”象征:
A. 财富
B. 自由与灵动
C. 和平
D. 爱情
诗中提到的“凭栏观下界”表现了诗人: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C. 对名利的追求
D. 对佛教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