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言志》

时间: 2025-07-30 07:05:57

诗句

安居何事叹穷途,磊落襟怀是丈夫。

笔底诗情随处有,花前酒债一春无。

闲中好读仙鸾语,静里常参佛性珠。

世上利名何日了,撇开梁梦见真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05:57

原文展示:

安居何事叹穷途,磊落襟怀是丈夫。
笔底诗情随处有,花前酒债一春无。
闲中好读仙鸾语,静里常参佛性珠。
世上利名何日了,撇开梁梦见真吾。

白话文翻译:

在安稳的生活中,何必叹息走到穷途末路呢?心胸开阔的气度,才是真正的男人。
在我的笔下,诗情随处可见,而在花前月下的酒债却是无尽的春愁。
闲暇时我喜欢阅读仙人的教诲,静坐时我常常思考佛的本性。
世间的名利何时才能了结?放下那些虚幻的梦境,才能见到真实的自己。

注释:

  • 安居:安稳地生活。
  • 穷途:走到绝境,遇到困境。
  • 磊落:形容心胸宽广,毫无保留。
  • 襟怀:指人的情操和气度。
  • 笔底:指写作时的心情与情感。
  • 诗情:指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酒债:指借酒交际而产生的债务,隐喻生活中的负担。
  • 仙鸾:指仙人或神仙的教诲。
  • 佛性珠:隐喻佛教的深奥哲理。
  • 利名:指利益与名声。

典故解析:

  • 仙鸾语:与道教文化相关,仙人常常被赋予智慧与教诲,象征理想的追求。
  • 佛性珠:佛教中“佛性”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成佛的潜能,象征内心的觉悟与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安祯,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思想境界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安祯对生活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言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安居和穷途,相对的概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磊落襟怀是丈夫”一句,强调了一个男人应有的气度,诗人通过自我修养来超越物质的束缚,展现了高尚的人格理想。诗中提到的“笔底诗情随处有”,展示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诗歌成为他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方式。而“花前酒债一春无”则暗示了他对人际交往中酒色之事的无奈与疲惫,反衬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对“仙鸾语”和“佛性珠”的提及,显示出他向往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诗人直面世俗的名利,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寻,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整体来看,这首诗汇集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清代士人特有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居何事叹穷途:在安稳生活中,何必叹息路途的困境?
  2. 磊落襟怀是丈夫:开阔的心胸才是一个真正男子汉的气度。
  3. 笔底诗情随处有:在我的笔下,诗的情感无处不在。
  4. 花前酒债一春无:享受春光的同时却要承担酒债的忧愁。
  5. 闲中好读仙鸾语:闲暇时我喜欢阅读仙人的教诲。
  6. 静里常参佛性珠:静坐时我常常思考佛的深奥哲理。
  7. 世上利名何日了:世间的名利何时才能结束?
  8. 撇开梁梦见真吾:放下虚幻的梦境,才能见到真实的自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居何事叹穷途”和“世上利名何日了”,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笔底诗情”,将诗意比作流淌的情感,生动形象。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以个人的生活感悟为核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薄与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诗人以哲理性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安居:象征稳定与内心的安宁。
  • 穷途:暗示生活的困境与不如意。
  • 酒债:隐喻人际关系中的沉重负担。
  • 仙鸾: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 佛性:代表内心的觉悟与深刻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磊落襟怀”指的是什么? A. 心胸狭窄
    B. 心胸开阔
    C. 生活富裕
    D. 追求名利

  2. 诗人在闲暇时喜欢读什么? A. 诗词
    B. 仙鸾语
    C. 小说
    D. 历史

  3. 诗中提到的“酒债”主要隐喻什么? A. 经济负担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C. 生活的富裕
    D. 心灵的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言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但《登高》更多地体现出身处困境的悲壮,而《言志》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反思与追求。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均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林虑南楼 其二 登林虑南楼 其一 被责南归至中山 超化寺 送士选山东外台判官 示赵彦和 秋郊 中秋 书西斋壁 清平乐 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霸祖 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品供 病字头的字 瓜字旁的字 推贤进善 知而不争 金桂 高空作业 小满 擗踊哭泣 力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百品千条 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加无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