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16
送郭醉吟归宣城
作者:彭云鸿〔清代〕
潞河酤酒趁斜曛,
柳暗花明两岸分。
万里人归燕市月,
千峰杖入敬亭云。
老谙世事都鸥迹,
间启柴门到鹤群。
不厌芜田还种豆,
南山歌胜北山文。
这首诗描绘了潞河边酌酒的情景,夕阳斜照,河岸的柳树和花朵交错分明。远道而归的人在燕市下的月光下,千峰的杖子指向敬亭山的云雾。作者熟悉世间的种种景象,偶尔开启柴门,便能看到成群的白鹤在飞翔。不厌倦于荒芜的田地,依然乐意种豆,南山的歌声胜过北山的文采。
作者介绍:彭云鸿,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郭醉吟归宣城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潞河的美丽景色及人们的归乡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深情。开篇的“潞河酤酒趁斜曛”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夕阳西下,酒香四溢,令人心醉。接着“柳暗花明两岸分”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潞河两岸的生机盎然,既有柳树的阴影,也有花的明媚,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在“万里人归燕市月,千峰杖入敬亭云”中,诗人通过对归人的描写,展现了归乡的喜悦与对故乡的眷恋,燕市的月光衬托出归家的温暖与宁静。而“老谙世事都鸥迹,间启柴门到鹤群”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柴门的开启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开放态度,白鹤的出现则是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不厌芜田还种豆,南山歌胜北山文”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无论是荒芜的田地还是南山的歌声,都是他心灵的归宿与安宁所在。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和友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归乡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幸福的生活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潞河酤酒趁斜曛中“酤”字的意思是?
A. 买
B. 卖
C. 喝
D. 赏
“南山歌胜北山文”中的“胜”字可以理解为?
A. 胜过
B. 战胜
C. 胜利
D. 胜任
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是?
A. 绝望
B. 归乡的喜悦
C. 悲伤
D. 紧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