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3:45
昨午秋阳尚壮哉,
今晨莫待日光催。
麻蒸一照三十里,
底用金莲花炬来。
昨天的秋阳还很强烈,
今晨不必等到日光来催促。
麻田蒸汽映照三十里,
何必用金莲花的火炬来照明呢?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农作物丰收和自然景色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士奇,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他的诗风清新、活泼,常常反映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自然景象与农民生活。诗中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劳动成果的自豪。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农民的辛勤。首句“昨午秋阳尚壮哉”不仅描绘了秋天阳光的强烈,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第二句“今晨莫待日光催”,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抓住当下。接下来的“麻蒸一照三十里”用麻田的蒸汽映照三十里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农田的丰收和光辉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仿佛在告诉人们,劳动的成果不止于眼前,更是绵延不绝的。最后一句“底用金莲花炬来”,则是一种自嘲式的反问,强调自然的光辉与劳动的价值,何须依赖奢华的装饰来增添光彩,实际上最真实的美就在于自然本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强调自然的美在于其真实和质朴。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麻蒸”指的是什么?
诗中强调了什么样的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