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7:17
谢潭师余处恭左相遣骑惠书送酒三首
——杨万里
小烦上相领元戎,
潭府千年一日雄。
镜样洞庭那得浪,
身为天柱不须峰。
子房富贵云相似,
中立安危国与同。
帝恐我公招不出,
那时虚左到今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上相(宰相)和潭府的赞美,认为潭府在历史上有着千年的雄伟气象,宛如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诗人以"天柱"自喻,意在表明自己不需要依靠外物来展现威严。接着提到子房(指张良),阐述他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最后,诗人感到帝王对自己的信任不足,担忧自己在未来可能无法展现才能。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景色。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通过写作表达对国家未来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宰相的期望。
杨万里的《谢潭师余处恭左相遣骑惠书送酒三首》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政治寓意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潭府的赞美,展现了对地方势力与权力的思考。诗的开头部分,通过“小烦上相领元戎”的描述,暗示了宰相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潭府千年一日雄”,则通过对潭府历史悠久的描绘,强调了其在国家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尤为引人深思。提到“子房富贵云相似”,诗人借张良的故事,提醒人们权力与财富虽然看似相似,但实则隐含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最后的“帝恐我公招不出”,透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索,暗示了在政治斗争中,个人的才能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交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身价值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责任的承担。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谁?
“潭府千年一日雄”中的“千年”主要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