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49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一啄高高一啄低,一声声急一声迟。可怜去橐劳心口,蚁入枯黎自不知。
一声声啄木鸟时而高,时而低,啄击声急促而又缓慢。可怜的是我心中劳累,蚂蚁已悄然进入干枯的树木,却对此浑然不觉。
此诗涉及“啄木鸟”的形象,啄木鸟以其啄击树木的行为著称,常被视为自然界的观察者和生命的象征。诗中提到的蚂蚁,隐喻生命中的微小事物,容易被忽视。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杨万里游历时,目睹啄木鸟的活动而生发的灵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关注和内心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啄木鸟的啄击行为,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声音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啄木鸟在树上忙碌的场景,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可怜去橐劳心口”一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内心困扰的无奈,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感悟与自身境遇的对照。整首诗气韵生动,意象鲜明,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啄木鸟的活动,反映出自然的生机与人心的烦忧,揭示人们在日常琐事中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诗词测试:
诗中的啄木鸟主要描绘了哪种行为?
“可怜去橐劳心口”中的“可怜”可以理解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