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 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

时间: 2025-05-02 18:49:26

诗句

夜夜。

夜了花朝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9:26

原文展示: 忆秦娥 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 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白话文翻译: 每个夜晚都在回忆花朝的情景,我急忙指着银色的酒瓶向朋友索酒品尝。明天花落后又会剩下多少呢?不要去扫掉那残余的红花,让愁苦的人感到更愁苦,那一片片花瓣的飘落减少了春天的气息。

注释:

  • 夜夜:每一个夜晚。
  • 花朝:指花朝节,是春天花朵盛开的节日。
  • 银瓶:指装酒的瓶子,形容酒的色泽。
  • 明朝:明天,指将来。
  • 残红:指落下的红色花瓣。
  • 愁人:指愁苦的人。
  • 一片花飞减却春:花瓣的飘落让春季的生机减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山人,宋代诗人,以词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其创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二月二十三日夜,作者在松轩一处静谧之地,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借酒浇愁,抒发对春天短暂的惋惜与思考。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抒情词,深切表达了对春天花落的惋惜与愁苦。词中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花朝的美好,细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诗的开头“夜夜”即点出夜晚的频繁,接着提到“花朝”,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明朝花落知多少”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花期的短暂,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伤感。

整首词通过对酒的索取,表现出一种想要借酒消愁的心态,然而却又不愿意去扫除那些已然凋零的残红,似乎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一句“一片花飞减却春”更是将春天的生机与花瓣的飘落紧密相连,使人感受到一种对春天的失落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夜”: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的怀念,强调夜晚的思索。
    • “夜了花朝也”:夜晚已至,花朝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 “连忙”:语气急切,表现出诗人对酒的渴望。
    • “指点银瓶索酒尝”:通过对酒的描写,体现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明朝花落知多少”:对未来的花落产生不安与忧虑。
    • “莫把残红扫”:不愿意扫去那些残留的花瓣,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愁人”:暗示诗人自身的愁苦。
    • “一片花飞减却春”:将春天的生命力与花瓣的飘落相联系,表达对春天消逝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瓣的飞落与春天的生命力相联系,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明朝花落知多少”与“莫把残红扫”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花落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营造出一种愁苦而又温柔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花朝:象征春天的美好时光,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银瓶:象征着美酒,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残红: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即将消逝的青春,寓意对美好事物的留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朝”指的是什么? A. 一个节日
      B. 一种花
      C. 一个地方

    2. 诗词中,诗人为什么急忙索酒? A. 因为心情愉快
      B. 为了消愁
      C. 因为要庆祝

    3. “一片花飞减却春”中,花飞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春望》、李白的《月下独酌》等,这些作品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诗词对比: 比较毛滂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毛滂与宋词的艺术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行 行次汉上 听乐山人弹易水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送李骑曹(一作胄) 送僧 昆明池泛舟 青门里作 京北原作 送康秀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假憩 乒乓 卖身投靠 怨天忧人 鼎字旁的字 顾命大臣 来势汹汹 痴男子 养瘦马 言字旁的字 文献之家 盅虿之谗 禾字旁的字 包含番的成语 包含话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