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46
王治中招余饮丹阳刘公雪苑英公在座主人俾余
毛滂 〔宋代〕
宇宙中间道最大,禅仙并立儒为尊。
谁将幻怪惊愚俗,总向虚空认法门。
此土犹知名教重,昔人尚有典刑存。
愧予晚陋羞前哲,愿以乡盟齿弟昆。
在宇宙之中,道教是最伟大的,禅宗和仙道并立,儒家则居于尊崇地位。
谁会用幻觉和怪异来惊扰愚昧的世俗呢?他们都在虚空中探寻法门。
这片土地上人们仍然明白名教的重要,古代的人们尚且有典章法则存在。
我感到惭愧,因自己的学识浅陋而羞愧于前辈的哲人,希望能与家乡的朋友们相互勉励。
毛滂,字德明,号雪潭,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于南宋。其词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此诗作于宋代,社会背景复杂,儒释道三教并存。诗人借用古老的哲理反思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道教、禅宗和儒家思想的比较,探讨了在宇宙中寻找真理的重要性。开头便强调“道最大”,显示出对道教的崇敬。接着,诗人将禅宗和仙道并列,体现出三教之间的和谐与共存。诗中提出的问题“谁将幻怪惊愚俗”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了对于世俗迷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真理探索的坚定态度。
随后,作者提到“名教重”,说明他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对古代法律的推崇,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之心。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与追求,既是对自身学识的反思,也是对前辈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既有对道教、禅宗和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道教、禅宗与儒家为主题,强调了对真理的探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人不仅反思了当下的世俗观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学识不足的羞愧,展现了对理想与真理不懈追求的决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提到的三教是哪些?
A. 道教、佛教、儒教
B. 道教、禅宗、儒家
C. 道教、基督教、儒家
D. 道教、道家、儒教
诗人对自己学识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自信
B. 羞愧
C. 骄傲
D. 不在乎
诗中提到的“虚空”代表什么?
A. 现实
B. 空灵与无物
C. 物质世界
D. 个人思想
《庐山谣》与本诗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真理的追求,但李白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而毛滂则更注重哲理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反思。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