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0:19
作者: 李吕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昔我隐居东,有圃废不入。
平生爱竹心,要与共晨夕。
种之三二年,小笋生楫木换角。
历岁既云久,盘根日以辟。
环植数丰挺,大者欲盈尺。
直节势昂霄,莹润如玉立。
迩来苦炎蒸,小亭漫营葺。
东山旧蒲葵,从此可挥掷。
为顾清阴多,更期广封殖。
本固待时来,春风易为力。
我曾经在东边隐居,那里有一块荒废的园圃。
我一生热爱竹子,愿意与它共度晨夕。
种植了三两年,小竹笋开始生长,取代了原来的树木。
经过多年,根茎逐渐深厚,开始向外生长。
环绕着种植的竹子,茁壮生长,最大的竹子已接近一尺高。
竹子的节直挺,势头直冲云霄,光滑如玉般莹润。
最近天气炎热,我的小亭子正遭受炙热的蒸烤。
东山的蒲葵树,可以遮蔽阳光,从此可以随意栽种。
为了享受更多的清阴,我期待能广泛种植。
根基已经稳固,只待时机来临,春风一吹就能繁盛生长。
诗中提到的“清阴”,体现了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作者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而“春风易为力”则暗示着自然力量的变化和生长的希望。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吕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耸玉亭》是李吕对竹子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自己曾经隐居的生活,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态度。接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表现出他对竹子的深厚情感。竹子在他心中不仅是植物,更是一种志趣和精神的寄托。
随着时光的推移,竹子不仅茁壮成长,且展现出高洁的气质,象征着诗人的志向与追求。在描写竹子的同时,作者也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后半部分提到的炎热天气与小亭子的遭遇,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清阴与自然的庇护,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整首诗通过竹子的生长隐喻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阴”象征什么?
A. 贫困
B. 宁静与庇护
C. 热情
D. 争斗
诗人对竹子的情感可以用哪一句来体现?
A. “小亭漫营葺”
B. “要与共晨夕”
C. “历岁既云久”
D. “春风易为力”
诗中的“春风易为力”意思是?
A. 春风很温暖
B. 春风能促进生长
C. 春风代表着竞争
D. 春风是生活的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子的意象,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雅致,可以与李吕的《耸玉亭》进行对比,解析两位诗人对竹子的不同情感与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