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0:22
师正堂二首
作者:李吕
颓垣荒蔓几经霜,
今喜崇成背郭堂。
雅欲援琴追宓子,
时从退食咏羔羊。
溪流碧绕如平篆,
山木阴连不断行。
只恐诏公台省去,
空教南国爱甘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庭院,经过多次霜冻,今朝喜见崇高的背郭堂。雅士想要抚琴追随宓子,时常在这里退食吟咏羔羊。溪水碧绿环绕,宛如平整的篆书,山木阴影连接不断,仿佛延绵不绝。只怕诏令将公台省去,空教南国人爱甘棠。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李吕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为主,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可能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有关。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生活态度。
《师正堂二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以“颓垣荒蔓”引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环境,暗示了世事的沧桑与变迁。然而,随着“今喜崇成背郭堂”一句的出现,诗人表达了对崇高理想的欣喜与向往,似乎在荒凉中找到了新的寄托。
“雅欲援琴追宓子”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渴望,宓子的形象象征着一种脱俗的隐士生活,诗人希望能够追随这种理想。紧接着的“时从退食咏羔羊”,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描写中,溪流与山木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隐士的悠闲与自在。然而,“只恐诏公台省去”一句则流露出一种隐忧,担心理想生活可能会被现实所取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表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情感基调,令人向往。
整首诗主题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清雅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宓子”指代的是哪类人物?
填空题:诗中“溪流碧绕如____”比喻溪水的清澈。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生活持有完全的肯定态度。(对/错)
《饮酒》与《师正堂二首》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诗通过酒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而李吕则通过自然景色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但李吕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