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8:11
送郭之赴廷试
作者: 李吕 〔宋代〕
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
我辛辛苦苦半生,磨砺的铁砚也未能回报我多少,照镜子时惊觉自己已是白发苍苍。
捕捉猛虎的本领,正是需要年老的手艺,而将贵重的貂皮衣服却不愿意送给年轻的孩子们。
九天之上,日月犹如晨霭般笼罩,三峡的鱼龙在夜晚的涛声中沉寂。
听说西湖的美景冠绝天下,那里的水光山色令我忍不住挥笔描绘。
李吕,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身处文人竞争激烈的环境。其诗风多表现对学业、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郭某赴京参加廷试之际,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送郭之赴廷试》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以对友人的送别为引子,展开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首句“半生铁砚不偿劳”道出了诗人多年的辛苦与无奈,他默默奉献、勤奋学习,却似乎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接着“揽镜惊心已二毛”,通过照镜子发现白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意在表达对于技艺与地位的珍重,老当益壮的精神,亦可看作对年轻人未来的期许和担忧。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以“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传达出一种对宏大自然的敬畏与安静的思考。
最后一句“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西湖的美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激励着他继续创作与奋斗。整首诗以送别为契机,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赴京应试的祝福,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自我价值的深思。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强烈的理想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李吕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半生铁砚不偿劳”中“铁砚”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西湖”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