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元漫兴》

时间: 2025-05-03 20:17:45

诗句

天上元宵放月明,张灯何苦浪经营。

一毬积日方呈巧,千片轻绡仅凑成。

里巷禽呼倾坐去。

街衢蚁聚侧身行。

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7:45

原文展示

上元漫兴
作者: 李吕 〔宋代〕

天上元宵放月明,
张灯何苦浪经营。
一毬积日方呈巧,
千片轻绡仅凑成。
里巷禽呼倾坐去,
街衢蚁聚侧身行。
谁人能向循良道,
何不留心劝耦耕。

白话文翻译

正月十五的元宵,月光明亮,
为何要辛苦地摆弄灯笼呢?
经过日积月累才展现出的巧妙,
千片轻纱才勉强拼凑成。
小巷中鸟儿鸣叫,大家纷纷走去,
街道上人们如蚂蚁般聚集,侧身而行。
谁能真正走上循良之道,
为何不留心劝导农夫耕作呢?

注释

  • 元宵:指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 张灯:点灯、挂灯笼。
  • :此处指球,象征着日积月累的巧思与努力。
  • 轻绡:轻薄的丝绸,象征着细腻的工艺。
  • 里巷:指小巷,形容热闹的场景。
  • 倾坐:倾斜地坐,形容人们的聚集。
  • 街衢:街道,表示热闹的人群。
  • 循良道:指走上正道、善道。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元宵”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人们通过张灯、猜灯谜等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诗人通过对元宵的描绘,反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同时也对人们在热闹中迷失自我、忽视实际生活的现象表达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以民间题材为主,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琐事,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农耕社会中,节日的欢快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热闹,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琐碎与对良好生活方式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上元漫兴》通过元宵节的欢庆场景,展现了一个热闹的节日氛围。诗中“张灯何苦浪经营”一句,既是对灯笼的反思,又暗含对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中迷失自我的忧虑。诗人在描绘热闹场景时,突出了人们的忙碌与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提出“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的疑问,意在呼唤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大家能够在欢庆中不忘本心,注重真实的生活与耕作,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对现代生活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节日的欢庆与日常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们迷失方向的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元宵放月明:描绘了元宵节夜空中明亮的月光,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2. 张灯何苦浪经营:质疑人们为了节日而辛苦经营的意义,暗含对繁忙生活的思考。
  3. 一毬积日方呈巧:强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象征着生活的真谛。
  4. 千片轻绡仅凑成:形象地表达了节日装饰的细腻与不易,隐喻生活的繁琐。
  5. 里巷禽呼倾坐去:描写小巷中热闹的场景,表现出节日的欢快。
  6. 街衢蚁聚侧身行:形象地描绘人群的拥挤,反映出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忙碌。
  7. 谁人能向循良道:提出哲学性的反思,询问谁能够坚持正道。
  8. 何不留心劝耦耕:呼吁人们关注耕作与生活的真实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们的聚集比作蚂蚁,增强了热闹的氛围。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反映出人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追求,倡导回归耕作与简朴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
  • 月亮:代表光明与希望。
  • 灯笼:象征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努力。
  • 轻绡:象征细致与柔美,隐喻生活的繁琐。
  • 鸟鸣:代表自然与生机,暗示人们应回归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元漫兴》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元宵”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3. 诗中“谁人能向循良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节日的欢快
    • B. 对人们迷失自我的忧虑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词作,同样描写了元宵节的美好景象。

诗词对比

  • 李吕的《上元漫兴》杜甫的《元宵夜》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但李吕更强调对生活的反思,而杜甫则更侧重于节日的欢乐气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都驿远平轩 沱江 题三学山 诗二首 诗二首 龙多仙 荔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吏部 面字旁的字 侧脉 空华 子字旁的字 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相鼠有皮 斗筲穿窬 采字旁的字 广大 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越凫楚乙 打牙配嘴 高不辏,低不就 均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