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7:45
上元漫兴
作者: 李吕 〔宋代〕
天上元宵放月明,
张灯何苦浪经营。
一毬积日方呈巧,
千片轻绡仅凑成。
里巷禽呼倾坐去,
街衢蚁聚侧身行。
谁人能向循良道,
何不留心劝耦耕。
正月十五的元宵,月光明亮,
为何要辛苦地摆弄灯笼呢?
经过日积月累才展现出的巧妙,
千片轻纱才勉强拼凑成。
小巷中鸟儿鸣叫,大家纷纷走去,
街道上人们如蚂蚁般聚集,侧身而行。
谁能真正走上循良之道,
为何不留心劝导农夫耕作呢?
诗中提到的“元宵”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人们通过张灯、猜灯谜等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诗人通过对元宵的描绘,反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同时也对人们在热闹中迷失自我、忽视实际生活的现象表达了思考。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以民间题材为主,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琐事,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农耕社会中,节日的欢快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热闹,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琐碎与对良好生活方式的思考。
《上元漫兴》通过元宵节的欢庆场景,展现了一个热闹的节日氛围。诗中“张灯何苦浪经营”一句,既是对灯笼的反思,又暗含对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中迷失自我的忧虑。诗人在描绘热闹场景时,突出了人们的忙碌与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提出“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的疑问,意在呼唤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大家能够在欢庆中不忘本心,注重真实的生活与耕作,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对现代生活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节日的欢庆与日常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们迷失方向的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反映出人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追求,倡导回归耕作与简朴的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上元漫兴》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元宵”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谁人能向循良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