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0:04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仕路何曾乐,迎新却是荣。
诸公新引类,难弟久专城。
便恐班朝著,无劳仗友生。
长沙风月夜,炯炯自清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与思考。诗人认为,仕途并非如表面那般快乐,迎接新官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责任和压力。尽管新同僚的引荐让自己感到荣耀,但与旧友的关系却因此变得疏远。诗人担心在朝廷中露脸反而会失去依靠,宁愿仰仗朋友的帮助。最后,诗人通过描写长沙的风月夜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诗中提到的“长沙”与“风月夜”,暗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长沙是古代著名的诗歌之地,寓意深厚。诗人通过对风月的描写,映射出内心的清明与希望。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涉及思乡、仕途感慨等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曹彦约的仕途之初,面对新职务的压力和与旧友的关系变化,诗人感慨万千。诗中流露出对官场浮华的反思,以及对清明内心世界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展现了他对新官职的欢喜与忧虑。开篇两句“仕路何曾乐,迎新却是荣”,直接点出主题,揭示出诗人对仕途的思考,表面上的荣华富贵掩盖不了内心的烦恼。接下来的“诸公新引类,难弟久专城”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随着职务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愈加明显。最后,诗人以“长沙风月夜,炯炯自清明”收尾,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安宁状态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仕途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迎新却是荣”表明了诗人对新职务的态度是:
A. 兴奋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欢喜
“长沙风月夜”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纷杂的官场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忧愁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友生”是指:
A. 朋友
B. 兄弟
C. 同事
D. 上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曹彦约的《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均表达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关注,但曹彦约更侧重于仕途的复杂与人际关系,而王之涣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孤独与壮阔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