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2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29:43
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
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
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
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
在空旷的房间里独自焚香,树林里静谧,悠长的磬声回荡。
闲暇时我瞥见几竿竹子,老者正坐在一条绳床上。
品茗时翻阅着真言,灯光照耀着夕阳的余晖。
人们归去时远远相送,我缓缓走出回廊。
此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佛教文化和修身养性的理念。诗中提到的“焚香”、“真偈”均为佛教修行的常见元素,反映了作者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李嘉祐,唐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句和对自然、佛教思想的感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的时期。李嘉祐可能是在荐福寺游历时,受到环境的启发,写下了此诗,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幽的环境和简约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开篇的“虚室独焚香”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空间,仿佛立刻感受到那种孤独而又平和的氛围。接下来的“林空静磬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林间的磬声悠扬,充满了禅意。
“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老者的形象似乎象征着智慧和淡泊,诗人在此刻与自然合一,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品茶、读经的过程也暗示着一种修行的生活,正如“啜茗翻真偈”所表达的那样,品味生活中的平淡与深刻。
最后,随着“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诗人以一种淡淡的惆怅结束,似乎在诉说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给人一种既温暖又略带伤感的情绪。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诗歌主要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修行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虚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热闹的环境
B. 清净的空间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繁忙的生活
“啜茗翻真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权力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老在一绳床”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轻与活力
B. 时间的流逝与智慧
C. 物质的贫乏
D. 社会的繁华
可以将李嘉祐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王维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嘉祐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