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潮后》

时间: 2025-04-30 14:06:45

诗句

潮后菰蒋半带泥,隔林遥听午时鸡。

江天漠漠云帆远,野日荒荒春鸟啼。

石壁倒垂枯树老,沙田平接乱山低。

经行好处须摹取,收入诗囊付小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6:45

原文展示:

潮后菰蒋半带泥,隔林遥听午时鸡。
江天漠漠云帆远,野日荒荒春鸟啼。
石壁倒垂枯树老,沙田平接乱山低。
经行好处须摹取,收入诗囊付小奚。

白话文翻译:

潮水退后,菰蒋(即水生植物)沾着泥巴,隔着树林遥遥听到午时的鸡鸣。江面天际朦胧,远处的帆船在云雾中飘荡,田野里阳光下春鸟在荒野中鸣叫。石壁上枯树倒垂,沙田与低矮的乱山相接。走到好处的地方要及时记录,将其收入诗囊,交给小奚(诗人的朋友)。

注释:

  • 菰蒋:指一种水生植物,用于描述水边的景象。
  • 遥听午时鸡:在午后的宁静中,隔着树林能够听到远处的鸡鸣声。
  • 江天漠漠:形容江面和天空的景色朦胧而广阔。
  • 荒荒:形容荒凉、空旷的状态。
  • 枯树老:指老旧的树木,给人以衰败的感觉。
  • 经行:指经过、走过的意思。
  • 诗囊:指用来记录诗句的工具或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江天漠漠”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独坐幽篁里”意境相近,表现出一种朦胧、悠远的自然情怀。作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石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常常结合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潮后》的创作背景与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诗人通过对潮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潮后》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林石涧对大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深情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潮后菰蒋半带泥”引入,描绘出潮水退去后的自然状态,给人以清新而真实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隔林遥听午时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彰显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闲适。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江天漠漠云帆远”描绘了江面与天空的辽阔,表现了自然的广阔与诗人心中的向往。此时的“春鸟啼”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石壁倒垂枯树老,沙田平接乱山低”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枯树与低山的意象,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人生的哲理。

最后,诗人以“经行好处须摹取,收入诗囊付小奚”作为总结,传达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与使命,鼓励人们要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珍惜自然的馈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潮后菰蒋半带泥:潮水退去后,水边的菰蒋植物沾染了泥土,描绘出自然的变化。
  2. 隔林遥听午时鸡:隔着树林,远远地听到午后的鸡鸣,展现出乡村的宁静。
  3. 江天漠漠云帆远:江面与天空呈现出模糊的景象,远方有帆船在行驶,表现出辽阔的视觉。
  4. 野日荒荒春鸟啼:在荒野的阳光下,春天的小鸟在歌唱,增添了生机。
  5. 石壁倒垂枯树老:石壁旁的枯树垂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6. 沙田平接乱山低:沙田与低矮的乱山相接,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7. 经行好处须摹取:走到美好的地方要及时记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8. 收入诗囊付小奚:将美好的景象写入诗中,交给朋友小奚,展现了诗人的分享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通过“遥听午时鸡”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江天漠漠”与“野日荒荒”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敏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潮后江边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潮后:象征着变化与新生。
  • 菰蒋:自然生机的象征。
  • 鸡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 江天:辽阔与自由。
  • 枯树: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沙田与乱山: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菰蒋”是什么?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种鸟类
    C. 一种山石

  2.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小奚”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林石涧《潮后》王维《鹿柴》的对比: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但《潮后》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及乡村的宁静,而《鹿柴》则强调隐逸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书籍
  • 诗词鉴赏与解读相关文献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辞馈金 陈少阳赠官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貣贷 立字旁的字 断梗浮萍 氏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甚者 折摇 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面誉背毁 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中铉 包含液的成语 百折不回 仰拾俯取 独步天下 麟凤龟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