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20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在小春季节,腊月前的梅花绽放。不知是为谁而开,梅花应是经历了千百次的回旋。夜色中,星斗斜横,显得格外孤寂,仿佛替梅花愁苦,只有那一轮明月与我徘徊。一阵阵暗香袭来,让我感到诗情恰似有限。
本诗中提到的梅花,常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时节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代表着坚韧与纯洁。
韩淲,字子昊,号涧水,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写于腊月前的寒冬时节,表现了诗人在观察梅花时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深刻体悟。
这首《太常引(腊前梅)》描绘了腊月前梅花的美丽与孤寂。诗人在小春时节,看到梅花的绽放,不禁思索它为何而开,似乎梅花也在为自己的孤独而愁苦。夜色中,星辰的排列让人感到空旷与静谧,月亮则成为诗人情感的共鸣者。从“暗香”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这是梅花带来的灵感与情感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切联系。梅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不屈,暗寓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而“便觉得诗情有涯”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灵感的感悟,仿佛在感叹美好事物的珍贵与短暂。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孤独与短暂美好的感叹。
《太常引(腊前梅)》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韩淲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腊前梅”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孤独与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片月共徘徊”意指什么?
A. 月亮与梅花一起绽放
B. 月亮陪伴诗人的孤独
C. 月亮的美丽
D. 月亮影响梅花的开放
比较《太常引(腊前梅)》与王安石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