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04
摘得新 其一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河没时。霜繁月已低。错惊银槅曙,起来迟。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
全诗翻译:
在河水消失的时候,霜降得很厚,月亮也已经低垂。错愕地看到窗前的曙光,起床时却显得很迟。随意地将鬓发梳理起来,头发却是乱糟糟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主要描绘了清晨清冷的氛围,以及诗人因晨光而惊醒的情景。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作者介绍:
毛奇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府,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其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感慨与思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冷清与孤寂。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又略显冷清的画面。诗人在“河没时”描绘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皑皑白霜笼罩。紧接着“霜繁月已低”,通过月亮的低垂与霜的繁厚,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凄清与寒冷。
在“错惊银槅曙”这一句中,诗人惊讶地看到窗外的晨光,显示了他对这一刻的突然觉醒。这种错愕的感觉正是人们在清晨被唤醒时常有的感受,生动而真实。而“起来迟”则道出了诗人的慵懒与不情愿,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倦怠与无奈。
最后两句“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随意梳理头发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慵懒与随意之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真实的情感,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晨的寒意与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清晨的孤寂与自然景象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某种倦怠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错惊”的意思是:
A. 错误的惊讶
B. 失去惊讶
C. 感到惊讶
D. 没有惊讶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
A. 黄昏
B. 午夜
C. 清晨
D. 中午
“扶上鬓梢随意绾”中“随意”是指:
A. 随便
B. 整齐
C. 精心
D. 高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情感基调却显得更为思乡和深沉,而毛奇龄的诗则更多表现了清晨的慵懒与孤独。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相似时间段所表达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