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时间: 2025-05-07 08:27:08

诗句

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所嗟不属古江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08

原文展示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作者: 张先 〔宋代〕

此心常欲老林丘,
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
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
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
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
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
所嗟不属古江州。

白话文翻译

这颗心常常想要去老林丘,
但出发的念头在夜里徘徊不去。
很多客人只贪图门外的热闹,
却很少有人知道洞中有游乐。
春天来临时仍能见到龙的后代出现,
在静谧中隐约能听到石乳流动的声音。
涧水送花流向阁楼底,
寺庙的钟声催促着月亮落在岩头。
暂时的清梦在危险的枕头上生起,
明天浓厚的尘埃将要拥堵我的车辕。
南方是符阳,北方是长举,
我所惋惜的不属于古老的江州。

注释

  • 林丘:指山林丘陵,象征幽静之处。
  • 万客:形容众多的客人,表达人们对表面热闹的追逐。
  • 龙孙:传说中的龙的后代,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石乳:指石头中渗出的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涧水送花:水流带着花瓣向下流,意象优美。
  • 寺钟催月:寺庙的钟声催促月亮落下,表现时间的流逝。
  • 浓尘:指生活的繁杂与浮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子容,号云溪,宋代词人,生于1070年,卒于1135年,以词著称,尤以婉约派见长,风格细腻柔美,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先南行途中,前往南平的龙门洞,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

诗歌鉴赏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是一首充满了感慨与思索的诗作,张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行前的复杂心情。诗中开头两句“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即表达了对自然幽静之地的向往与内心难以决断的矛盾感受。紧接着,诗人描绘万千游客在门外贪图热闹,却鲜有人知洞中之乐,反映了对浮华世界的冷静观察与思考。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展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在“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中,涧水与寺钟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几句“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则呈现了诗人对明日生活的忧虑,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全诗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张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表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心常欲老林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宁静之地的渴望。
  2. 去意徘徊夜更留:出发的意向在夜里反复思量,难以决断。
  3. 万客只贪门外过:众多客人只追逐表面的热闹。
  4. 少人知有洞中游:鲜有人知洞中别有乐趣。
  5. 春来犹见龙孙出:春天依旧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6. 静里微闻石乳流:在宁静中能听到石头渗水的声音。
  7. 涧水送花通阁底:水流带走花瓣,意象优美。
  8. 寺钟催月落岩头:寺庙的钟声催促着月亮的下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9. 暂时清梦生危枕:偶尔的清梦在不安的枕上浮现。
  10. 明日浓尘拥敝辀:明天将会被尘世的烦恼所困扰。
  11. 南是符阳北长举:地理位置的描绘,表达对归属的思考。
  12. 所嗟不属古江州:对江州的怀念,反映了对过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孙”比喻春天的生机,传达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 拟人:如“寺钟催月”,将钟声赋予了催促的情感。
  • 对仗:如“南是符阳北长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内心宁静的追寻。通过对比喧嚣与宁静,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林丘:象征宁静、自然的地方。
  • 龙孙:代表春天的生机。
  • 石乳:象征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 涧水、寺钟:反映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客只贪门外过”所表达的意思是: A. 游客对洞中景色的热爱
    B. 游客只追求表面的热闹
    C. 游客对自然的向往
    D. 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2. “春来犹见龙孙出”中的“龙孙”比喻了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古代传说
    C. 自然的力量
    D. 寺庙的钟声

  3. 诗中提到的“浓尘”象征了什么? A. 宁静的生活
    B. 现实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先 vs 苏轼:张先的诗更注重细腻情感与自然的描绘,苏轼则在诗中融入更多的哲理思考。
  • 同题材对比:张先的《将赴南平宿龙门洞》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关注内心感受,后者则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理解与赏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将赴南平宿龙门洞》这首诗的美与深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访浔阳友人不遇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寄舍弟 辛丑年 铜仪 泛鄱阳湖 官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题李斯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衔冤负屈 马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生不逢时 包含呱的词语有哪些 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德举 包含吾的成语 豆渣 十字旁的字 药王 曲韵 旗兵 鼻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满心欢喜 穷年累世 空腹高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