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08
春晴
任翻 〔唐代〕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春天的楚国常常下雨,柴门前的人们在傍晚时分迎来了晴朗的天气。
一位隐士坐在水边,听见好鸟在花丛中鸣叫。
田野的景色广阔而开阔,江水与海面相接,显得格外平坦。
门前的小路通向溪水,今晚的月光格外明亮。
任翻(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作品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春晴》创作于春季,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诗写于一个春雨过后的晴天,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快乐。
《春晴》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开篇以“楚国多春雨”引入,巧妙地设定了诗的背景,突显出楚地春雨的特征,令人想起温润的气候与丰沛的自然。接着“柴门喜晚晴”则传达了人们对雨后初晴的欢喜,柴门作为乡村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通过“幽人”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这里的“好鸟”在花丛中鸣叫,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动的音响效果,也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希望。而“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则进一步描绘出自然的开阔与壮丽,给人以胸怀宽广、心境开阔的感受。
最后两句“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则将视线拉回到个人生活中,月光的清明不仅增强了夜的宁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春天的晴朗与自然的美丽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春晴》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幽人”主要指什么样的人?
a) 追求喧闹的人
b) 隐居的隐士
c) 游子
“门前到溪路”暗示了什么?
a) 远离自然
b) 与自然亲密接触
c) 通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