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42
怅濛濛细雨湿花梢,霎时现晴霄。
渐霜侵鸳浦,风摇雁溆,月坠虹桥。
是处荷残柳瘁,隐隐乱红飘。
惟有门前水,东去迢迢。
不忍登高极目,望皖江城郭,烽火频烧。
念曩时亲侣,争奈苦飘摇?
想征人天涯羁旅,恨年来风雨阻归桡。
争知我,画楼思妇,忍弄银箫?
细雨模糊,湿润了花的顶端,转眼间天空又放晴。
渐渐地霜冻侵袭鸳鸯的栖息地,风吹动大雁的栖息地,月亮却坠落在虹桥之旁。
这里的荷花凋零,柳树枯萎,隐隐约约的乱红花瓣飘落。
唯有门前的流水,向东流去,遥远无际。
我不忍心登高远望,看到皖江的城郭,烽火连天。
想起曾经的亲密伴侣,怎奈何命运如此飘摇?
想到那些在天涯漂泊的征人,恨今年的风雨阻隔了归舟。
谁能理解我,楼上的思妇,忍心又在弄弄银箫?
作者介绍:刘凤梧(1880-1943),字子燕,号秋江,湖南人,近现代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受传统诗词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惆怅。
《八声甘州 仿柳耆卿意写怀》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怅濛濛细雨湿花梢,霎时现晴霄”将读者带入一个细雨绵绵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接着,随着天气的变化,诗人情感的波动也随之加深。诗中“渐霜侵鸳浦”的描写,隐喻着爱情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将个人的思绪与国家的动荡结合起来,“烽火频烧”的意象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痛苦,也加深了对亲友的思念。最后,诗人以“忍弄银箫”收尾,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表达内心情感,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对故土、爱情的无尽思念与无奈,夹杂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鸳浦”指的是什么?
“烽火频烧”反映了哪些情感?
诗的结尾提到的“银箫”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