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7:28
乘槎万里别人间,
男女三千去不还。
终古浪淘徐福岛,
何曾海外有仙山。
乘着木筏漂流千里,来到他乡,
三千男女远去再也不返回。
自古以来潮水冲刷着徐福岛,
难道海上真的有仙山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徐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传说他在秦始皇时期乘船出海寻找仙药,带走了众多男子和女子,最终再也没有返回。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出海探险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作者介绍:
黄公渚(1885-1953),字季珊,号公渚,近代诗人,因其独特的诗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徐福的出海故事,反映了对人类探索未知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思考与警醒。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乘筏出海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头两句“乘槎万里别人间,男女三千去不还”,直接引入徐福的故事,展现出想要追寻长生不老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诗中“去不还”一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仿佛是在警示追求理想的代价。
接下来的“终古浪淘徐福岛”,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变迁。徐福岛的存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浪潮冲刷着它的身影,然而“何曾海外有仙山”则是一种质疑与反思,似乎在指责那些追求仙境的人们,最终难以抵达理想的彼岸。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对人类探索精神的礼赞,又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乘槎”是什么意思?
A) 乘坐木筏
B) 乘坐船只
C) 乘坐马车
D) 乘坐飞机
填空题:诗中“男女三千去不还”意指__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描绘,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壮志,而黄公渚则更倾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