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12:34
玉楼春(和李宜仲)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少年心性消磨尽。
三斗烂肠浑是闷。
看书聊复强寻行,
属句不妨闲趁韵。
此生自断天休问。
富贵时来还有分。
一卮芳酒送清歌,
楼下玉人相去近。
少年时期的心性已经消磨殆尽,
内心的烦恼如同三斗烂肠般沉重。
偶尔翻看书籍,也只是为了强行寻求乐趣,
随意写几句诗词,闲暇时分顺便押韵罢了。
这一生我已自断与天的关系,无需再去追问命运。
即便富贵之时来临,是否还有我的份呢?
一杯美酒伴着清歌,
楼下那位美人却渐行渐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楼下玉人”可以看作是对美人和幽会的渴望与无奈的表现,反映了诗人对青春与爱情的思考与怀念。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道,号少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之道人生的某个阶段,他或许经历了青春的消逝,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王之道的《玉楼春(和李宜仲)》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慨的诗。全诗以抒情为主,展现了作者对青春流逝、内心烦闷的思考。开篇即以“少年心性消磨尽”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紧接着用“三斗烂肠”形容内心的闷闷不乐,这种夸张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中,王之道试图通过看书寻求乐趣,然而这种强迫的寻求并不能真正带来快乐,反而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他以“属句不妨闲趁韵”自我安慰,似乎在告诉自己,写诗是生活的一种调剂,尽管内心的烦恼难以避免,但仍可在诗词中找到一丝慰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富贵与人生的无奈。他自断与天的关系,似乎是在放弃对命运的追问,显示出一种放下的洒脱。最后以“楼下玉人相去近”收尾,既是对美人的渴望,也是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前面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三斗烂肠”比喻的是什么?
A. 青春的活力
B. 内心的烦闷
C. 富贵的生活
D. 书籍的魅力
诗中提到的“楼下玉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他的朋友
C. 美人
D. 书中的角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菩萨蛮》都有对青春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李清照的诗更倾向于对爱情的抒发,而王之道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无奈的叹息,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