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查濑》

时间: 2025-04-30 18:27:17

诗句

眼底常山一武中,上滩更得半帆风。

青天以水为铜镜,白鹭前身是钓翁。

旧日岸头浑改尽,数尖山觜忽搀空。

老夫只费五六日,行尽浙山西复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7:17

过查濑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眼底常山一武中,上滩更得半帆风。
青天以水为铜镜,白鹭前身是钓翁。
旧日岸头浑改尽,数尖山觜忽搀空。
老夫只费五六日,行尽浙山西复东。

白话文翻译

在我眼底,常山的一角如同一位武士,
在河滩上更是得到了半帆的微风。
清澈的天空把水面当作铜镜,
白鹭的身影仿佛是一位钓鱼的老人。
过去的岸边已经彻底改变,
几座尖锐的山峰似乎插入了空中。
老夫我只花了五六天,
就走遍了浙江的山西和东边。

注释

  • 常山:指常山,位于今浙江境内。
  • 铜镜:比喻水面的清澈。
  • 白鹭:一种鸟,常见于水边,形象优雅,常与钓鱼的意象结合。
  • 岸头:岸边,指过去的景致。
  • 浙山:浙江的山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季子,号诚斋,晚号逢原,出生于江西,后居浙江。他的诗作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在游历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查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游历浙江时的所见所感。开篇以“眼底常山一武中”引入,常山在诗人心中如同一位武士,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而“半帆风”的描绘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体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受。

接着,诗人通过“青天以水为铜镜”展现了水面的平静与清澈,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白鹭与钓翁的比喻,更是将自然与人文融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和谐的气氛。第三联提到“旧日岸头浑改尽”,暗示着自然景观的变化,表现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数尖山觜忽搀空”则描绘出山峰的独特形态,充满了诗意。

最后一句“老夫只费五六日,行尽浙山西复东”则总结了诗人的旅行经历,既是对自然的游览,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用“眼底常山一武中”表现出常山的雄伟,仿佛有武士的气概,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第二句:上滩的微风吹拂,带来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 第三句:将水面比作铜镜,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水的清澈。
    • 第四句:白鹭的身影与钓翁的形象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五、六句:感叹昔日的景致已全然改变,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无奈与惆怅。
    • 最后两句:概括了旅程的简短,却饱含了丰富的内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天以水为铜镜”,形象生动。
    • 拟人:白鹭被比作钓翁,增添了生活气息。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着很好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景物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常山:象征着雄伟与坚定。
  • 白鹭:象征着优雅与闲适。
  • 铜镜:象征着清澈与真实。
  • 钓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天以水为铜镜”所表达的意思是: A. 水面清澈如镜
    B. 天空很高
    C. 水面波动
    D. 铜镜不值钱

  2. 诗人提到“老夫只费五六日”是为了表达: A. 旅行很长
    B. 旅行很短
    C. 旅行很累
    D. 旅行很开心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参考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诗词对比:如杜甫的《登高》与此诗在景物描写上的不同,前者更显沉重,后者则轻松愉悦。两者都体现了各自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山水诗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丘原午泊 竹崎阻风 题槎河山庄亭壁 发白沙驿登鬼愁岭望夷陵怀袁密修及诸子 咏史 睡起偶作简无修兄弟 安乐窝 自朝阳洞登岩顶 酌岩泉 朝阳洞下二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运仪象台 氏字旁的字 花板肉 裂石流云 皿字底的字 计路 不文不武 手教 掉以轻心 本开头的成语 畏葸不前 支字旁的字 放眼世界 两点水的字 向壁虚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