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45
再岁三移节,千山一据鞍。
梅花锦囊古,霜月绣衣寒。
民欲刑几措,公於此岂难?
谁令清庙器?未著侍臣冠。
又过了三年,节令已然变迁,千山万水,只有我一人骑马在此。梅花装点的锦囊古老而珍贵,霜月的寒冷让绣衣显得更加冰冷。百姓想要减少刑罚,公事在这里又怎么会艰难呢?是谁让清庙的器具如此冷落?连侍臣的冠冕都未曾佩戴。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龙坡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书、画著称于世,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清明政务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与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思考与无奈。
杨万里的《寄别向运判德献移闽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的“再岁三移节”即展示了时光的流逝,作者在这个变化的节令中,既感受到春秋更替,也感受到人事沧桑。千山万水之中,诗人独自骑马,显得孤独而坚定。这种孤独感随着梅花和霜月的意象加深,梅花的珍贵与霜月的寒冷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冷酷。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则转向了对民生的关注,提到“民欲刑几措”,显示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诗人在思考社会问题的同时,不禁发出疑问,清庙中的器具为何如此冷落,连侍臣的冠冕也未曾戴上,这反映出对官场腐败与无能的失望。整首诗在清冷的意象中蕴含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深沉而真挚。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诗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甜美与柔软
C. 暴风与狂野
“再岁三移节”中的“移”字表示什么?
A. 变化
B. 静止
C. 增加
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体现在诗的哪些部分?
A. 开头
B. 中间
C.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