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高伯宗梁公实二比部祭陵庙》

时间: 2025-05-07 09:32:03

诗句

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

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

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

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

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

瞻依增百感,松丱正悲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2:03

原文展示:

送高伯宗梁公实二比部祭陵庙
(作者:谢榛)

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
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
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
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
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
瞻依增百感,松丱正悲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祭祀典礼的庄重与神圣。千年的祭典重现,严谨的仪式与天人合一的理念相辅相成。马儿在川旁嘶鸣,日头渐渐西沉,路途转向石林,通向了陵墓。旌旗在晴朗的光辉中飘扬,山陵散发着王者的气派。云层深厚,祭品丰盛,霜降之际,臣工肃穆而立。明亮的月光下,帝王的灵魂依旧在,高空的秋天显得格外空旷。站在此地,感慨万千,松树随风摇曳,增添了几分悲凉。

注释:

  • 祀典:祭祀的典礼,指古代对先祖或神明的祭奠仪式。
  • 严趋:严谨地前行,形容祭祀时的庄重态度。
  • 旌旆:指祭祀时所用的旗帜。
  • 山陵:指帝王的墓地。
  • 罗俎豆:罗列的祭品,包括俎(祭器)和豆(供品)。
  • 松丱:松树随风摇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季良,号淳甫,浙江绍兴人。他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榛为高伯宗及梁公实二位祭祀时创作的,反映了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歌鉴赏:

《送高伯宗梁公实二比部祭陵庙》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感慨的祭祀诗。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传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亡者的怀念。诗的开头两句“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便点出了祭祀的庄重与历史的厚重感,表明此类仪式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更是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接下来的描绘“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渲染出祭祀时的氛围,马的嘶鸣、日落的景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时光流转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随后,“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将视线引向高耸的山陵,象征着亡者的威严与尊崇,展示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则表现了祭品的丰盛与臣工的肃穆,云层深厚,寓意着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对祭祀仪式的庄重态度。最后两句“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通过明月与秋天的意象,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先贤灵魂的寄托与对生命的哲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谢榛对于祭祀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祀典千年重:祭祀的典礼历史悠久,饱含深意。
  2. 严趋二妙同:仪式庄重,天人合一的理念相辅相成。
  3. 马嘶川日堕: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祭祀的氛围。
  4. 路转石林通:路途的曲折象征着历史的复杂。
  5. 旌旆晴光外:祭祀的标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6. 山陵王气中:山陵散发出帝王的气度与威严。
  7. 云深罗俎豆:祭品丰盛,意在表达对亡者的尊重。
  8. 霜下肃臣工:清霜降临,臣工肃立,增强庄重感。
  9. 明月帝灵在: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帝王的灵魂,象征其永存。
  10. 高秋天宇空:高秋的天空显得空旷,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11. 瞻依增百感:站在此地,情感涌现,感慨万千。
  12. 松丱正悲风:松树在风中摇曳,传达出悲伤的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意象:如“明月”、“霜”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通过“山陵王气”来比喻亡者的威严。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与尊重,强调祭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出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时间的流逝。
  • 日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旌旆:象征着尊严与荣耀。
  • 山陵: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沉重。
  • 明月:象征着灵魂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祀典千年重”意指什么?

    • A. 祭祀仪式的历史悠久
    • B. 祭祀地点很重
    • C. 祭品很多
    • D. 祭祀很轻松
  2. 诗中提到的“松丱正悲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 D. 愤怒
  3. 诗中“明月帝灵在”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亡者的思念
    • B. 对月亮的赞美
    • C. 对历史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白头翁文》 - 朱自华
  • 《祭妹文》 - 冯梦龙

诗词对比:

《送高伯宗梁公实二比部祭陵庙》与《祭白头翁文》都涉及祭祀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对亡者情感的细腻描绘,前者更为宏观,后者更为微观,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谢榛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其四 多事 卜算子 玉虚观夜静中,师父令和,都要奔波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卜算子 和师韵 卜算子·师父重阳号 卜算子·修练不须忙 卜算子 雪中作 卜算子 夜感。时客美国西雅图 卜算子 卜算子 其六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材 包含倾的成语 冲德 鬲字旁的字 额办 口齿伶俐 攴字旁的字 瑕不揜瑜 覆是为非 唬鬼瞒神 桃李精神 釒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书库 污脏 喝结尾的成语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